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密商业街发展商的误区(下)

(2006-03-13 17:14:14)

误区三:开发思路与经销商经营思路不一致

一般来说,商务或住宅消费者的需求相对比较简单,开发商提供数个户型供选择就足够了。商街的开发就不那么简单了,虽然,大体量的单体或连排的标准商铺易于管理,往往成为商街开发商的首选,但是,建筑形态、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经营商的个性化需求,致使招商困难甚至经营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之所以能够称得上商业街,是因为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连锁店等多种业态及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会展等多种泛业种的高度融合和聚集,消费者也来自天南海北,他们有不同的欣赏目光和心理诉求,把如此众多的业态业种装在统一的笼子里怎能吸引如此口味不一的消费者?即使是食品街、服装街等功能相对单一的商业街,也不能简单行事,否则就成了大卖场、大排挡了。

误区四:崇洋媚外、迷信高人、重金策划

有些商街开发商不惜重金聘请国际知名顾问机构或者所谓的高人做项目策划,照搬西方的先进理念和概念,不能把握本地的文脉、地脉、人脉,“世界之最、中国之最”的词汇满天飞,一夜之间全国出现了20多个“新天地”。发展商花钱了,物业投资商和经营商并不买账,消费者更不买账;本土化的才是最富特色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误区五:短、中长期利益的平衡把握不准

大部分商街开发商普遍缺乏耐力,尽管他们号称有实力。盈利是开发商的唯一目的,这一点没错,但是对于商街开发商来说,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方法组合,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是很难获取真正利益的。商街项目不像住宅项目只有出售一种盈利模式,也绝对不是一卖了事那么简单,一些城市出现的人去楼空的商街,正是缺少耐心、缺少心理准备的开发商的“杰作”,现在成了城市的伤疤,成了市长的心病,也正是即将进入这一领域的开发商的活教材。为了赢得短期利益,一些开发商绞尽脑汁,想出了保底租金、限期回购、产权商铺、经营权商铺等绝招圈中小散户物业投资者的血汗钱,甚至打出只售20%或只租不售的幌子,目的只有一个,恨不得全售光,他们向投资者承诺多长时间商铺会增值几番,但自己却耐不得一分钟就急于出手,生怕烂在手里。实际上,商街的盈利模式有出售、出租、合作、合资等多种形式,以及后期的提供物业管理、配套服务及品牌整合推广等可能会有更大的盈利空间。另外,一个大型商业街区的开发,经济利益只是一个方面,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可能更长远、更巨大,提供社会就业,带动周边土地/物业增值,甚至提升城市形象,同时也提升了发展商的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误区六:简单套用一般投资项目论证方法

在项目前期论证策划阶段,需要考察的因素应与一般投资项目区别对待。两者的输出部分是一致的,都是总收益、投资回收期等指标,但输入部分差异很大。一般项目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技术先进性、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及市场占有率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预测的。而对于商街项目,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区位、主题、功能等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但这个主观性又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商街开发商往往把自己的主观臆想或兴趣爱好作为拟开发项目的主题,强加给经营商,强加给消费者,这是导致项目失败的根源,可以肯定地说,主题不是策划师策划出来的,也不是开发商的主观偏好,它就在消费者的心里,它必须来源于当地的文脉、地脉和人脉,需要根据资源特质、竞争态势及未来市场走向等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最后,奉劝那些缺少耐力、心理准备不足、只注重短期利益的发展商最好别进入商街开发领域,否则劳民伤财、血本无归。

建街容易,兴街不易,守街很难

人气易聚,商气难聚,财气更难

(崔元星  国际商务策划师  中国泛地产策划网 0755-267222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