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政府调控股市博奕双赢 |
对于政府出台上调印花税的举措,被视为对股民“敬酒不吃吃罚酒”的变脸,并且认为,如果股民继续“最后的疯狂”,释放国有股甚至征收资本利得税等更严厉的“镇压”措施并非不可能,政府有的是对付股市过热的手段,只是出于呵护市场的考虑一直隐忍不发,孰料此等良苦用心被投资者视为软弱而恣意嘲讽,于是龙颜震怒,半夜奇袭,股指应声而落。
且不说这种妄揣“圣意”的合理性,单就5月30日股市的暴跌来看,政府和投资者都伤痕累累,没有赢家。政府出台调控措施的时机和方式显然难以给人从容和正大光明。虽然亚当斯密将政府定义为“守夜人”,但很少有那个国家的政府选择半夜出台公共政策。情绪性的措施迎来的是市场情绪化的反应,投资者感到被愚弄,政府仍然怒意未平,拒绝对该政策进行解释。双方的信任降至冰点,政府和投资者的关系成了真正的斗智斗勇的博奕,而且这种情绪很容易误判政府对股市的态度,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这显然不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毫无疑问,对政府和投资者而言,双方对市场的基本价值观应该是一致的,打造一个稳定、健康、有竞争力的文明市场是投资者和政府共同的目标,无论暴涨还是暴跌,都非双方的可选择之项,这从政府今年以来对股市采取的“软性”的货币政策调控可见一斑,即使是这次出台上调印花税的“刚性”财政政策,虽有“教训”市场,彰显政府威权的嫌疑,但并非市场不可承受之重,亦非打垮股市的重药,市场的剧烈反应,并非对调控手段本身的回应,而是对政府并没有把投资者作为一个应该尊重的合作方,而且在政策的意图和价值目标方面保持神秘性,所谓“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这种调控理念显然难以得到投资者的积极回应,双方博奕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政府应当寻找能使双方共赢的政策的均衡点。
从当前市场的发展来看,中国内地股市已经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制度基础,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更是给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制度活力,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很好,企业利润也有比较好的回报股东的表现,考虑到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速度远远落后于中国实体经济,政府采取一些扶持措施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速是未来决定中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而言,决定政府政策和判断股市是否健康的的关键因素不是股市的“高度”——指数的上涨,而是指数上涨的速度,众所周知,一个以百米速度跑完马拉松的选手,即使不被累死,也会耗尽体能。投资者对此应该有正确解读,政府也有必要向投资者解释自己的政策目标,这样,政府就没必要为了追求政策效果而突袭市场,股民亦不会以砸大盘而回应政府。
既然双方都期望一个持久的牛市,政府不能担心政策被稀释而不去向市场解释自己的善意,这不是一个自信政府之应该有的心态。对于投资者而言,亦应舒缓情绪,正确回应,选择合作而不是和政府较劲,如同媒体所言,政府与股民应该选择“共舞”而非“动武”,推动股市的稳步上涨。龟兔赛跑的故事昭示我们,最后的胜利者并不是那个最快的,而是最稳健的。如双方仍然选择情绪化的操作,斗智斗勇,结局只能是进一步的调控措施,如此,则股市冰冻,重新回到漫漫熊途,一蹶不振。
当然,应该看到,中国股市的转轨国家的色彩非常浓厚,内幕交易和虚假信息非常严重,利益关系的盘根错节使政府又不能对此加以严惩,这使投资者在某种程度上选择投机而不是长期价值投资的主要原因之所在。杭萧钢构的大单疑云,广发借壳的泄密内幕,政府对此都没有给出让投资者满意的回答,这应该是投资者对政府政策不能正确解读的主要原因,对此不能下狠心解决,不用政府调控,好不容易凝聚的人气也将最终散去,政府将成为“孤独的舞者”,没有投资者与其翩翩探戈。因此,政府应当下狠心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使“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风险完全成为商业风险而非政策风险,让“国家信用”真正嬗变为“市场信用”。政府除了做好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等的监管之外,不再对市场本身进行调控,还需要政府理念的跃变,更需要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到那个时候,政府再也不会半夜出台政策调控市场,股民亦可悍然入睡,不用担心政府夜里偷袭而熬夜值班。
(本文为南方都市报撰写的6月1日的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