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内地“巨星影业”公司请张彻监制剧集。张大导演老怀安慰,在香港大张旗鼓举办记者会(监制剧集之事后因张彻健康问题未能成行),引动老中青三代武侠片导演齐聚,张家班弟子现身,同时又惹得徐老怪大动肝火痛批香港电台乱评“经典电影”,也算一时之盛况。李仁港躬逢其会,目睹种种激动好玩之事,最近与笔者讲起,依旧回味悠长。我问是否介意写出来?他沉思一下:没什么吧,又不是什么内幕,只算一段影坛趣闻吧……

话说李仁港应邀前往捧场,其实也有私心,当时他出了一本书,叫《李仁港十一岁》,是少年涂鸦之作。李仁港自幼崇拜张彻,想请宗师题名留念。那日现场多是张彻旧部,明显分成两大阵营,姜大卫这边三五成群,狄龙那边围坐谈心。恰巧罗莽进来左顾右盼,先跟姜大卫叙了几句旧,又找狄龙打了招呼,然后到张彻身旁恭声问候,忽然瞥见李仁港的新书,便拿过来观看,却被狄龙训斥:“你看得懂吗?平常不读书……”罗莽果然鲁莽,居然敢跟大师兄顶嘴:“不懂才要看嘛。”
那次是李仁港与狄龙第一次当面接触,狄龙主动找李仁港说话:“你拍的阿尊那部《九阴真经》很棒,有空一起喝茶”,讲完又补一句,“别误会,我不是叫你请我演戏啦,哈哈。”狄龙哪里知道,李仁港身为超级张彻控,拍完姜大卫之后,对狄龙也是觊觎已久,难得对方主动上门,岂能轻易放过——后来在《少年阿虎》中居然敢同时找姜大卫、狄龙客串,虽然仍是王不见王,但对诸位粉丝而言,已是佳话一段。
“其实《见龙卸甲》我本来找姜大卫演刘备,狄龙演关公,陈观泰演张飞,可惜合拍片必须用内地演员,名额已满,只好作罢。”李仁港很惋惜的说。哇!“刺马三雄”客串“桃园结义”,好有情怀的想法。但我有疑问,就算换了陈之辉演张飞,但刘备依然是港星岳华,为何不用姜大卫与狄龙再做兄弟呢?”唉,李仁港未答,看得出,他很遗憾。
拍《锦衣卫》李仁港又圆梦了,找陈观泰演狙击甄子丹的法王,“那场打拍得神采飞扬,是向邵氏武侠片致敬吧?”看完粗剪,老实说我是有惊喜的,“是啊,我很喜欢陈观泰,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部戏就是《马永贞》。”得,李仁港又发烧了,怪不得赢尽邵氏影迷的喜欢,若找他构思一部真正全片致敬邵氏武侠的喜剧,他会乐意么?不好意思,这回轮到我发烧了。
回头再说1999年那场发布会:张彻讲完雄心壮志,叫弟子发言,有人让姜大卫,姜大卫让狄龙:“你来啦”,狄龙也让:“还是你来啦”。最后还是狄龙先,阿尊次之。随后徐克发言,张口就骂香港电台办的“经典电影”评选乱来,“为什么张彻一部都没入围?”其实港台也叫屈,候选名单名义由十三个团体选出,最后只收回四十份提名表单,况且当时邵氏影片消失民间已久,反而是其他公司制片的影碟销售火爆。若放在这几年再评,正是天映数码修复的邵氏DVD大行其道,不止张彻,楚原刘家良也可能入选的。
那次聚会,让李仁港最激动的事来自张彻的一句提议,张彻在纸上写给徐克:“你,我,跟仁港,是武侠片的老中青三代,咱们可以一起拍部片子。”徐克马上写:“随时可以,你说我就做。”张彻没有等到这一天,09年夏天,徐克和李仁港同时在横店开拍《狄仁杰》和《锦衣卫》两部武侠片,二人聚首闲聊,谈及当年张彻之提议,不胜唏嘘……

听完李仁港的讲述,我也不免唏嘘,套用《锦衣卫》的最后一句台词:“有希望总是幸福的”,对于我们,有情怀也是幸福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