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施南生:“女诸葛”叱咤风云录】(上)

(2010-02-05 00:43: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摘星手

           

    知道施南生,大部分影迷是因为徐克及电影工作室。本以为,她的身份贡献与徐克呼吸与共,犹如方逸华之于邵逸夫,陈明英之于向华强;事实上,施南生绝不止是电影工作室的“管家婆”,更是业内公认的“女诸葛”;最难得是她对行政制片、后期制作、宣传发行各个环节尽皆精通,亦因此引得林建岳、黄百鸣、江志强、于冬等电影大亨争相礼聘她出任公司要职。

 

 

    与其他知名香港影人相比,施南生的特色在于统筹整个项目的运作:做行政,未必高过庄澄;做制片,未必强过崔宝珠;做发行,未必赢过张家振;但她胜在融各类资源优势,以专业制作精奇包装,将香港电影推向国际。是以,如施南生这等人物,对于华人电影界,无论什么时代,都属稀缺。

 

   

    施南生其人,确也堪称女中豪杰,精明干练,酒风浩荡,有气质,有品位,有语言天赋,天生外交家的风范,自认乃老派长情之人,是名作家亦舒最想成为的那种女人。她浸淫电影界已有三十年,目睹或者亲历诸多电影传奇,本身亦有不少专业经验可供借鉴——与施南生聊天,听众无论影迷抑或业内,注定是拍案惊奇与受益匪浅两种美妙感觉并存的……

 

【施南生:“女诸葛”叱咤风云录】(上)

 

 

    七十年代女人秀

 

 

    施南生在香港读书长大,1967年香港暴动,开工厂的父亲为以防万一,托朋友将女儿带到非洲加纳读书。当时施南生15岁,但已有主见,眼见就读的学校只有13个学生却来自9个国家,就知道肯定学不好,于是去了英国读寄宿学校。1971年,施南生考入大学攻电脑和统计学专业,每日关在电脑房里,不与人打交道,又冷又闷,颇不适应。学成返港后,施南生本意是想做记者,但阴差阳错,经朋友介绍,去一家公关公司打工。期间TVB举办环球小姐选美活动,需要一个懂几国外语的女孩做节目,结果施南生就被编辑陈韵文(后来成为香港著名编剧,代表作有《疯劫》、《撞到正》)推荐进来。“那档节目叫做《环球小姐大会日记》,有两个编导,一个是沈月明,就是现在于仁泰导演的太太,我跟她变成好朋友。后来TVB要跟我签约做主持,我不太懂,就问沈月明,她说你这个脾气太像老外了,不太适合。签了TVB,成了它的员工,就会对你很严格。如果是过来玩,就对你特别客气。况且我有别的能力,还是做外援比较舒服。”

 

 

    在公关公司做了三年,施南生自认学了很多,之后蒙朋友介绍去“佳视”宣传部,谁知去了不久佳视倒闭,只好又随朋友去了“丽的”(亚视前身),但这次她决定不做宣传。“我常跟年轻人说,做一个工作有两点最关键:第一是你喜欢的,第二是你有能力做到的。我肯定不喜欢做宣传,做下去如果做得好加我薪水我又舍不得走,到时每天怨气冲天,过了几年就变大姐了,不愉快,很臭脾气也走不了。”施南生本来打算在“丽的”做满六个月宣传就走,但与一班编导混熟之后,制作部总监麦当雄认为她更适合做制作,便调她到制作部做节目副总监,这回施南生才算真正踏进电影圈。

 

 

    “我是7881年在‘丽的’,那个时候正是新浪潮,很多人都是这几年拍他们的第一部、第二部电影。很多天子骄子都在‘无线’菲林组,‘丽的’做得很成功,第一次收视把TVB打下来了,可惜后来股份卖给澳洲人,大家也就散了。麦当雄出去做电影公司,叫我去参加;许鞍华和陈韵文拍《撞到正》也找我,说要拍一个全女班,叫我做制片。但我一直没有,那几年电视台干得很辛苦,我说要好好休息,我不想答应谁。当时TVB要开一个早上的节目,也请我去出镜,我不喜欢出镜,不想做得不开心,所以就跟徐克去了美国,回来就说我们结了婚。”

 

 

    施南生最早知道徐克,还是在“发小”张培薇的信中。当时两位好友一在英国一在美国留学,互相通信时,张培薇经常提及一起玩话剧搞活动的徐克,大赞他多才多艺。徐克于1977年回港,与施南生第一次见面已是翌年,“说来凑巧,我和张培薇正在尖沙咀的日本料理餐厅吃饭,张刚说早知叫徐克一起来,话音刚落,徐克竟然走过。那是我们首次见面,旁人说是一见钟情。”

 

 

 

    七星聚义新艺城

 

 

    ①“管家婆”创制立威

 

 

    上世纪80年代初,麦嘉、石天、黄百鸣的奋斗公司得金公主院线资金支持,改组为“新艺城”。三兄弟想大展拳脚,却又不愿再拍《咸鱼翻生》、《疯狂大老千》那类民国功夫戏,恰好当时新浪潮崛起,拍出不少耳目一新的凌厉佳作,新艺城就想找新浪潮导演合作。“怎么找新浪潮?他们买了一份平常根本不会看的《电影双周刊》,装模作样的,先把徐克,章国明这些名字搞清楚。一打听,谭家明在嘉禾,章国明去了邵氏,还好吴宇森(执导了新艺城创业作《滑稽时代》)跟徐克认识,就介绍大家谈谈看。我记得是在半岛酒店,当时很流行在那里喝茶,就看到石天麦嘉跳过来了,两人穿得一摸一样,都戴着皮帽子,穿着毛皮小夹克,牛仔裤,喇叭的。我和徐克装得很热情。等他们走了之后,我就说,怎么穿得跟黑社会一样,当时电影界有很多黑社会就是这样穿的,哈哈。后来大家熟了,一次去他们公司玩,觉得真的很奇怪,麦嘉、石天都是天黑才上班,黄百鸣好一点,除了一个小秘书,就没什么人了。我就想,这个公司弄不大的,得找个人管管。”

 

 

    施南生没有想到,后来成为新艺城“管家婆”的居然是她自己——“他们说徐克旁边那个妞挺有型的,就找她这样的。结果黄百鸣来找我,说新艺城前途不得了,正在起飞,他是很会说,但我们做管理的很严谨。我就问,你们公司一年的营业额是多少?他不懂回答,就说:你觉得呢?那你们一年拍几部电影,多少生意,多少预算呢?他说现在我们还没有,我说你们打算有什么规模,规模多大?他只好又说:你觉得呢?后来黄百鸣跟我讲,这些他们完全没有概念,所以想找个人来管。我本来想跟他们多熟悉、了解多一点再说。但徐克已经帮新艺城拍了第一部戏《鬼马智多星》,票房很好,还得了金马奖,大家在一起很开心,结果有一天黄百鸣就跟我说,我把你这个月的薪水存到你银行户口里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就赶快去上班了。

 

 

    新艺城除了麦嘉、石天、黄百鸣和徐克施南生夫妇外,又有曾志伟和泰迪罗宾加入,最终凑成七人小组。群雄皆耽于创作,只有施南生负责日常行政和制片管理,在这方面,她是从零做起,一手设计了新艺城制片的行政管理模式。“新艺城制片部以前没有制片经理,以前每部戏都是部头的,投资公司那边派来一个会计,拍戏时就拿一包钱给你用。一开始我不太熟悉电影的流程,后来发觉电影制片虽然跟电视不太一样,譬如电视是每天一定要拍什么,电影则不一定,但基本差不多。我在电视台时,一天有十几组人在外面拍戏。每个副导演包里面都拿了几千块,几万块,他自己工资才两千。我不是说这有什么坏处,但万一他把钱丢了,你信他?你罚他?你要他还?你要他命!所以电视台建立一个制度:签名。比如今天新来了个临记,他不会跑,你认得他就好了,一个月结一次帐,把现金减得最低。我对电影不熟,就先用影印的手写的,试试看。把这个制度试好了,我们才一式三份印刷印出来。他们制片当然不高兴,人是奇怪的动物,改了他的习惯就不高兴,管它好还是不好的。我知道一定会有抗拒的,但我很决心做这个事情,尽量跟他们协调。结果二十几年后,那个表还没有改过来,哪个开工拍戏了,就把那个LOGO盖住,放上自己的LOGO,又印一批一样的。现在还在用,我就很诧异,二十几年了,应该有改良的空间吧。”

 

 

    当年新艺城获得“金主”金公主全力支持,需要钱只要打电话,那边马上摆好钱等你来拿,但施南生深知,拍戏必须做预算,必须要向院线负责,至少有三个大的档期一定要给金公主供片。“通常新年、暑假、圣诞有四到六部戏,还有小期,像中秋,我们就会规范起来,譬如一年一亿的预算,我怎么分配?大的多少,中的,小的,人手方面的。所以就要排出来一个时间表,先是你拍,主演是谁,摄影是谁,剪辑是谁,拍完差不多,这一轮摄影师是这几个,通常过完年就开工,差不多就是暑假或者年底的戏。暑假之后秋天正好拍戏,拍明年、过年的戏,节奏都是这样的,我发觉过了三十年都是不变的。当然也有例外,但是一般有规范的公司,差不多都是这样。”

 

 

    在施南生的努力下,公司的行政、预算、制片等环节都有了全新的规范,新艺城开始步入正轨,但就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七人小组发现了一个头痛的难题:手上没有当红演员……(亦因如此,才有了后来“七怪闹香江、天价请歌神”的影坛传奇,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施南生:“女诸葛”叱咤风云录】(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