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如烟而行 |
看赵健雄老师博客,回过来重读《借书故事三则》,感慨呀。三哥走了,我们活着。怀念。29日回新,三哥,我一定你来墓前祭扫。
至今仍然未与赵健雄先生谋面,故事却已因他的书而起。九八年出差青岛,在香港中路的一个很大的书店里(店名已忘),买了本《乱话三千》。九七年赵先生与省作协几位作家曾来新昌,去了三十六湾。三夫兄邀我同行,只是穷于世事无法脱身,没有见着赵先生,心中有憾。见有其著作,当然要买本,从书中识人,当是另外的心得。看了《乱话三千》后,又想起三夫兄用谢鲁渤的话来评赵先生:他们当中只有赵健雄是个人物。见一见赵先生的愿望一直就很强烈。
有一天大姨夫送来些沙溪坑鱼,知道徐海爱吃,故又叫他来“浮一大白”。我做饭时,他就在我的书架前翻翻书,只见他嘴里叨叨,说这几年我的书架上还真有几本好书。吃完饭后,他又走到书架前,正确地抽出《乱话三千》说,借我看看,一定奉还。没多少时间他便打来电话说,书没得还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不要问原因,反正你没得还了。过后的几年,我想起来就追讨,最后他求我说,他在收集赵健雄的书,就差一本了。我说,你去向赵健雄要,他难道会没有。徐海说,问过了,实在是没有了。那我说,你把那我前面写的购书笔记给我撕下来。想不到他说,老兄,你也太狠了吧。这样吧,你到我书架里随便挑一本,想要那本就那本,换你本《乱话三千》总行了吧。于是,我再也不敢有话。
一晃竟快八年了,八年里,曾多次跟三夫兄提起过要去看看赵先生,却不是他忙,就是我有事,仍然没有见面。
从边城走向世界
沈从文研究专家凌宇先生所著,早于后来的《沈从文传》。我九一年三月十七日到北京的,住在金台路。亚运会场馆建设拆迁,政府为被拆迁户搭建了些临时活动房。后来被拆迁户搬走了,街道办作为三产经营对外招租,我们租了几间。贴隔壁有家海洋书店,二个营业员,到现在我的印象中还有那个胖乎乎的小女孩样子。书并不很多,除了海洋出版社自己出的书,还进了点武侠书,工具书,也有些纯文学的书。《从边城走向世界》在一个书架上码了一排,淡绿色的封面,平装本。在看见这本书前,我并不知道知凌宇先生,一看内容却让我很是尊敬,可以说,我是因为凌宇先生的这本《从边城走向世界》,喜爱上沈从文的,让那个遥远的凤凰小城成为了我心中的圣地。
夏天回新昌,按习惯一定会去红色路15号坐坐。那天,碰到了三夫。三夫问,北京佬归来了,北京大地方,好书册有得带几本归来。我把《从边城走向世界》借给了他。过了几日,又在红色路15号碰见三夫,他哈哈大笑说,“边城”走不出世界了。
等我归到北京,再想买一本,那小姑娘说,这种书不好销,全部退了。从此,我最也没有见到过这本封面淡绿色的《从边城走向世界》。
简明吴方言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1版。2001年4月17日,从三夫此小坐后要归家时,三夫说,有本书你帮我带归去给老袁。取出的就是《简明吴方言词典》。见书我又坐着翻了翻,觉得很好。对三夫说,先借给我看看吧。三夫说,你先拿去给老袁,他是它的主人,我不是。然后呢你向他再借。肯不肯让他去定。还给老袁打了个电话,说书让丁国祥给你带来了。
我安全地把书送到袁方勇先生手里。袁先生收到书后,在扉页上写了几句话:书当时是送给老三炮的,今接他电话,说是他已另有了,故让丁国祥带来还给我。失而复得令人开怀,然泼出去的水收回来,该作何想呢?
你当何想我不管,我要借这本书看。走的时候我不动声色地说,这本书借我看看。看的时候当成自己的书了,边看边画,等袁先生在某一天在我家里看见他的《简明吴方言词典》时,大吃了一惊,怎么这副品相了。我说对不起对不起,看书时当成自己的了。要不我陪你一本。袁先生说,陪,你想卖还不一定卖得着呢。当时他就要拿走,我说没看完呢,夺了下来。
现在这本书跟我到北京来了,时不时地翻翻,读读里面很亲切的一些新昌话,暖意洋洋。还是三夫兄曾说得好,送书要送会读的人。我想,如果袁先生能知道我的心思的话,他一定会原谅我的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