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高阶悬疑揭示人性底线

标签:
记忆碎片悬疑片 |
分类: 影评 |
文/满囤儿
记得《最强大脑》第二季的时候有个选手叫刘健。他第一次参加时挑战的是二维平面的“百家姓空间大挪移”,结果因为Dr.魏打出的难度系数分不够没能晋级。不料他在挑战赛阶段卷土重来,升级了自己项目的难度,变成了三维立体的“三维空间挪移”,从而顺利拿到了9分的难度系数分并得以晋级。第三季的时候也出现了“盲填立体数独”这种凭借增加维度提升难度的项目。可见同样的内容,只要从二阶变成三阶,就会难度陡升。电影的剧情编写与之也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如果悬疑电影的维度更高阶,必然意味着烧脑程度的倍数增加哈。韩国导演朴裕焕自编自导的新片《记忆碎片》就属于这类高阶悬疑的烧脑极品。

很显然,朴裕焕是被什么东西刺激了一下,才想到了“一个人意外短期失忆后,在自家的衣柜中发现了一具尸体”这么充满无限延展空间的开头。这就是所谓的灵感,是每个编剧可遇而不可求的。任何人看到这样一个开头,都会自觉联想出多种可能,然后再去与朴裕焕所给出的进行比较,并被他一直牵着,比较下去。第一个情节点就能抛出这么牢固的钩子,《记忆碎片》已经赢了一半咯。
估计很多人(至少我是)看到这个开头,都会以为接下来是男主人公不断获取线索,破解尸体之谜和弥补记忆缺失的单线深入。可是本片却一反我们的惯性思维,在接下来砰砰砰地给出了整个公寓内不同人的不同嫌疑。我勒个去,原来这个叫高岩的死人是个讨了所有邻居厌的人渣。本来的单线瞬间被破开成网状。众多一维的线组成了二维的面。公寓里的好多人都有杀害高岩的动机和嫌疑,并且他们互相还并不知情。

如果只是把单线变成多线,把嫌疑扩展到一群人的话,那影史上还是有很多前辈的。《记忆碎片》的烧脑程度之所以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寓里这些与高岩有过交集的人,他们所贡献出的记忆的碎片在时间顺序上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当观众得知了一个公寓住户关于高岩死前的记忆时,你并不知道这段记忆在高岩死前的时间轴上处于哪个坐标。换言之,观众在梳理二维上的嫌疑网的同时,还得不断调整这些碎片在时间上的前后。二维平面再加上了一个时间轴,便组成了更高阶的悬疑。
近几年流行一个逼格特高的一句话影评----“这是一部讲人性的电影。”悬疑片往往比其它类型更容易揭示人性。本片的人性点在于“嫌疑人如何去面对另一个嫌疑人”。大家都对高岩施加了或大或小的伤害,但是谁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导致高岩死亡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该如何面对自己和其他人呢?导演在这里抛出了著名的“卡涅阿德斯船板”----假如B必须杀死A以求自保,那么便是属于自卫。已经上了船板的众人,该如何守住人性的底线呢?戏里戏外,都需要寻找答案。


后一篇:《魔兽》:请耐得住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