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河奔流
大河奔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407
  • 关注人气: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中水文化述略

(2009-08-11 07:34:18)
标签:

扬中

前沟

民居

青砖

扬泰

苏南

文化

分类: 家乡的事

  

扬中水文化述略(2)

 

/大河奔流

  四、水与村落、民居
   

     扬中四面环江,长堤围岛,岛内地势低平,河套纵横交错,自有人烟开始,人们便沿河建屋、依水而居;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加,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依水而市慢慢地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扬中的村落集镇大抵上都是遵循这条规律而自然形成。
     扬中的的民居非常有意思,因位于扬子江中,地处苏南苏北的交汇,其自然条件优越,兼有南北的气候,温度适中,居民性格习俗也是集聚南北特征于一休,吸纳了早期苏南、苏北移民原籍的建筑风格,加之受儒家中庸思想审美观影响,慢慢形成独特的建筑意流并自然渗透到了建筑形制中,使得扬中的民居建筑既有北方地区的雄浑、简朴又有江南的清秀、典雅,从而形成扬中民居“百川归海”北雄南秀”的独特性格特征。

    扬中早期的民居建造时,前沟后河,两水之间,依水而居。并把前沟后河开挖出的泥土堆放在宅基上,使宅基地高起,防止沟河水潮侵袭,然后在高起的宅基上造房。宅前架起小桥坝头,以通出入。

    建房时也有很多讲究,一般要请阴阳风水先生看好风水,选吉地建房,选吉日动工,再选择吉日吉时上梁,上梁时有“暖梁”、“抛梁”、“祭梁“等仪式,敲锣打鼓燃放爆竹,以庆贺,亲友还要送金花、喜幛、鱼肉、馒头粽子等礼物以表示祝贺,主家还得摆上宴席盛情款待亲友。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的扬中的住宅很有特点:

      一是有上下洲之分,上洲沿袭定制,下洲呈多元化。扬中上洲移民以江北扬泰地区居多,基本沿袭了扬泰地区的建筑习俗。据说明洪武年间朝庭曾有规定“凡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有斗拱,饰彩色。”,因此上洲临江扬泰一线的民居,不论主人官阶多高,资财多富,三间一进,结构大多为五架梁。极少有建造七架梁的实例。表明上洲人在建筑上仍遵守规矩、定制,循规蹈矩。上洲多“闷葫芦”式,四周砌墙,居中一间无敞檐廊;下洲民居呈多元化格局,有五架梁也有七架梁,多为“锁壳式”,就象旧式锁形,居中一间有敞步檐走廊。多数正屋旁边有厢屋,称“两龙爪”。

    二是简单朴素。扬中的住房与苏南、浙皖的民居又不同,后者是粉墙黛瓦,山墙向上往往砌马头防火墙,而扬中民居则青砖、青灰三顺一丁包皮砌,小刀勾缝,不以白灰抹墙,屋面是橼子上铺望砖再盖瓦,考究的室内四周墙上均附有木板,隔墙亦用木板,硬山到顶之上不砌马头墙,屋面为了缓冲下水,往往带有一点弧度,屋脊用磨砖垒成清水脊,两头用望砖砌成各式各样的翘山尖,有讲究的则用定制的鸱吻(俗称兽头,其实并非兽头,而是传说中能够防火的神鸟的鸟头)。朴实无华,美观大方。

    三是结构合理。扬中民居用穿斗式或抬梁式框架木结构(往往厅屋用抬梁式,堂屋用穿斗式),檩、梁、柱节点紧密配合,坚实牢固。柱头有卷杀,柱下垫木础。墙体只起挡风避雨的作用,如果拆去砖墙,能把整个屋架抬走,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

四是装饰实用精巧。扬中民居与泰式建筑相比,又简单许多,看不到雕梁画栋,也没有特别精雕细刻的部件。但大门外大都装刻有花纹的石质圆形或长方形石鼓,石鼓之上安大门,防潮又防盗。

     五是不讲百年不朽,追求代代翻新。扬中人建房又不似苏南苏北人那样经久耐用,历几百年不朽。而是只求当代人的住用就行。结构虽与苏南苏北的差不多,但外墙砖却不似江外人家那样扁砌,而是竖砌空心,当中灌土泥。省料又省工。一、二代人居住后,便再行翻新。这可能与移民心理有关,扬中独立建署后,移民峰涌扬中,而早期的移民已经开垦完毕,后来的人,要想扎根定居,就必须买地造房,慢慢地买地盖房就成了每代扬中人根深蒂固的人生目标,扬中人只要兜里有钱,就会买地建房,再有钱再建新房的奇特民风。以至形成现在的扬中,五十年以上的建筑,基本绝迹。三十年以上的也极少看到。

  扬中人讲究绿化,以南向宅为例:宅北、即宅后一般种竹——竹报平安,象征家族兴盛;宅东,即东种桃柳——桃红柳绿,利于观赏,且树冠小,易透光;宅西种榆树——“榆”谐音“余”,象征富裕,且榆树有吸附毒气烟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宅前种槐树——槐鼎象征位及三公。前沟淘米洗菜、后河养鱼。春夏两季,树影婆娑,翠鸟相鸣,沟水波涟,游鱼上下,虽濠上濮水所不及。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扬中民居建筑开始呈现江南风格,青砖小楼出现,但延续时间不长,仅仅一、二十年的时间,扬中普通民居便又开始翻新重建,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九十年代以后,扬中的民居群不再是那种前沟后河的格局。各级政府开始统一规划,建设新村,一排排独栋别墅整齐划一,道路通到了每个村民小组、河道畅流、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如今的扬中80%的农民住进了洋楼别墅。其中有苏中第一镇美誉之称的新坝镇最具代表性。那里不仅保持着扬中旧村棣的民居独特风格,而且成为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点。那里的民宅前有树,后有竹,临水建屋,傍水成棣,风格古朴,与现代豪华民居相映成趣。还可在不同季节开展不同活动,让游客参与,如园内摘瓜、河里采菱、水上垂钓、学磨豆腐等,使都市游客来到农村后,“干一次农家活,吃一次农家饭,住一次农家屋,享一次农家乐”。

 

未完待续

二00九年八月十一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