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饭藏肥肉——你不知道的壮家定情方式

(2009-05-19 02:02:15)
标签:

美食

竹筒饭

五色糯米饭

壮族

春卷

民族美食

老鱼家的戏

可爱广西

戏戏

分类: 戏嘴天下.家宴友聚

米饭藏肥肉——你不知道的壮家定情方式

 

今天我们来说说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广西的壮族主要居住在桂西北,桂西北有连绵不断的大片石山,生存环境相对比较苛刻,所谓靠山吃山,生活在大山里的壮族最善于用大山赋予的山里珍品来丰富自己的日常饮食;又因为昔日左右江上繁忙的水运,壮族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到汉文化影响,因此居住在大山里的壮族同胞,居然不吃辣、不吃腊肉,喜食清水白煮的肉类,倒是有一股淡雅的岭南粤风;与越南相连,图增了一份懒洋洋的东南亚的情调。

壮家美食,可谓容百家所长,独树一帜。

 

一、米饭中的玄机

每年三月三,是壮家最重要的节日,五色糯米饭象征了幸福美满、五谷丰登,因此,在三月三,壮家人都要做五色糯米饭来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糯米饭的五种颜色各有意义,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丰收,蓝色代表尊贵,白色象征纯洁,绿色代表健康。米饭的色彩由一种奇特的植物——红兰草来染制,红兰草同时是蓝色和红色的来源,煮熟的红兰草是红色的,而生的红兰草和草木灰混合起来,又可以变出蓝紫色,黄色是用捣碎的黄姜,加水过滤后,可以得到黄色的汁液。白糯米在这些染料里浸泡半个小时,转眼就换了新衣。五色糯米饭的绿色却不是米饭,而是绿色的韭菜,除了在米饭中添加了色彩,还能提香呢,一举两得。

 

三月三的五色饭吃过,大大小小的歌圩便如雨后春笋,壮乡人民的歌声就开始此起彼伏了。歌圩不仅是壮族民间的传统文化活动,也是壮族青年们结交朋友的场所,许多青年男女的爱情就是在对歌当中萌发的。对上眼后,小伙子就会邀请姑娘们到家中做客,看上哪位姑娘就会事先把一块肥肉埋在她的饭里,表达自己的爱意。按照习俗,吃到肉的姑娘应当还礼唱歌一首,中意不中意都要通过山歌表达出来,真是幸福生活都在饭里过啊!

 

米饭藏肥肉——你不知道的壮家定情方式

二、砍根竹子做饭菜

中国人的烹饪方法世界第一奇妙,利用竹筒烹饪,历史久远。最远的文字要见于《齐民要术·炙法》的“筒炙”,用肉馅敷在削去青皮的竹筒上用明火烘烤而熟。到了清代就已经有馋吃的人将蟹丸塞入竹筒煮熟而食。壮族地区的环境和气候适合竹子的生长,过去壮家人出外种田,只拿一袋米,肚子饿了就随手砍下新鲜的竹子,灌入甘甜的山泉,生火烧饭吃。用竹子作饭省去了携带锅碗的麻烦,既简单又方便。

 

壮家的竹筒饭,将砍下竹子,锯成一节一节的竹筒,在一头挖开口子,往里装进米和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放到炭火里烤,烤至青竹变焦饭熟,用砍刀削薄竹筒,再用手把竹简像剥香蕉皮一样一片一片剥开,以表面上附着一层薄薄的竹衣为上品。

 

壮家还有一道名菜叫做竹筒鸡,味道甚奇美。将鸡肝、肫及冬菇、玉兰片、火腿装入鸡腹内,合拢塞入竹筒,用芭蕉叶塞紧,放在火上烤2小时,再拿出来装盘,正所谓好味不怕功夫深!

 

米饭藏肥肉——你不知道的壮家定情方式

三、抓只虫儿来下饭

靠山吃山,山里最多的还是虫子,于是壮族同胞吃虫子的传统也是渊源流长的。戏戏以前在博里发表过一篇水煮沙虫,沙虫不过是海里的一种星虫纲动物,就有人大惊小怪说戏戏吃虫子,嘿嘿,如果让他来到壮家,亲眼见到一盘蠕动着的虫子,被壮家人面不改色地丢进嘴里,恐怕要吓破了胆了。并不是所有的虫子都能胡乱吃,竹虫、蜂蛹、河蝉都是鲜美的,吃过油炸的虫子后,再吃几颗山里的野生山黄皮,立刻可以清热降火,一物降一物,就是这么神奇。野生山黄皮还是广西名菜柠檬鸭必不可少的配料呢。

壮家人与越南边民来往密切,在饮食上也相互借鉴。越南最出名的春卷,到了壮家人手里,被改造成一道奇特的蚂蚁蛋春卷。将蚂蚁蛋和越南春卷皮完美的结合起来,裹上鸡蛋液,下锅炸透,一道不可多得的山野美食就做好了,边境地区饮食文化的交融也可见一斑。

(本博文图片均来自可爱广西)

 

更多壮族美食敬请关注广西卫视今晚11点播出的《广西民族美食汇》之二,是老鱼的作品哦,希望各位届时收看。

 

节目播出期间,凡是观看节目后并在广西电视网论坛http://www.gxtv.cn/showpage.asp?id=116发布精彩评论的观众将有机会获得广西卫视《可爱广西》栏目组送出的精美厨房电器一套。谁家还缺厨房电器的不要错过机会哦~:D

 

精彩片花抢先看:

http://www.gxtv.cn/VNews/ShowSoft.asp?SoftID=228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