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外思故园
20岁那年,我开始东奔西走,命运好象注定把我抛弃在路途之上。
第一次出远门就是1500公里的路程,从浙江海宁车站一直到赣州,我被挤在一个角落里,守护着我的两个大行李箱,看着一车疲惫的民工,我很不知所措。
一年之后,我便习惯这种奔波了。最累的一次,是父亲去世的那次。晚上2点钟,我姑姑哭着给我电话,说父亲去世了——这虽然是我早已意料之中的事,但我毕竟还是心疼他。我是父亲一手带大的,7岁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女人是个什么概念。7岁那年,父亲叫我叫她妈妈,我内心中充满了迷惑,为什么这个人是我妈妈?是呵,父亲一直背着我、带着我、抱着我在田野间劳作,知道我上小学。从赣州到南昌,从南昌到杭州,从杭州坐摩托车到海宁,那是11月的中秋啊。我一回家,浑身发抖,看着父亲那僵硬的面孔,我沉默了。那晚上,我只抽烟。我知道我生命中最大的靠山和最亲切的人去世了,真正不再了。
回到赣州,我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父亲不在了,要多保重,母亲声音低沉地说她知道,其实我知道她在哭,我忍受不了女人的哭泣,说了声再见就把电话挂了。之后我给母亲电话,我再也不提父亲。我只抽烟,并不是因为我不想喝酒,实在是因为我一喝酒就吐,因此我没有福气享受酒。
21岁那年,我为一个女人跑广州三次,我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但是我确实是爱着,把她当成一切。之后两年,我一如既往地爱她,直到她和我说分手。
于是,我又回到我的故乡,去看望我妈妈。她还是那样辛勤,但是她儿子已经养成了一种好吃懒做的习惯。我从心底里蔑视自己,我是农民的儿子,但我已然忘却了我的农民身份。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坐在家乡的小河边,看着这条陪伴我张大的河流,我开始憎恨我自己。母亲老了,不再如以前那般能干活了,可儿子呢?儿子始终在走,在走。母亲需要儿子陪在他身边,可儿子要飞翔,飞翔。我内心挣扎着,为了什么,我如此奔波不停?
我的第一篇认认真真的作文是写在一本方格子的作业本上的,写完之后我把它交给了我的语文老师,老师马上推荐上了嘉兴市十所重点中学的优秀作文选刊上,为此,我获得了10元的稿费。这个女老师平时好唠叨,她总是不满这不满那,一堂语文课,总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在诅咒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中的罪恶。
年少的我不大明白她为什么如此憎恨?但她却特别喜欢我,我的几篇作文她都帮着四处折腾。于是,我开始去接触一个神秘而又富有幻想、诗意的世界。
还是21岁那年,我在赣州结识了两个好伙伴,都是写诗的。于是,通宵达旦的juhui与畅谈成了生命中最欢娱的事情,我们很穷,穷得经常向老板奢帐,不过我们生活得很开心,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们的生活中终于有了诗与思。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习惯把极端的事物想象成最美好的事物,我生活在一个彻头彻尾的乌托邦之中。我蔑视着、嘲笑着世俗,对现实主义的庸俗,从头到脚都充满着鄙夷。我把生命抛在了火车之上。为的只是不让自己的理想之梦破灭与灰色。
一年之后,一个兄弟背着一个行李包走了,他去西藏了。他真去了。另一个兄弟把自己放进了网吧,他开始说自己是寄生虫,彻底的寄生虫。似乎我们张大了,明白了。一个兄弟以比我更极端的方式反抗庸俗,跟着他的乌托邦到西藏去了,另一个兄弟大概是无力了,他躲进一个谁也不知道的角落,忘却自己的梦。于是,我又背着我的包裹南下广州,我把自己埋在一个图书馆里,整天和那些不死的灵魂打交道。
我从来不敢写自己的愤怒、自己的折腾、自己的委屈与伤痛,即使有,我宁愿把它们深深埋藏在自己的内心,让他们慢慢死灭。因为我生活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对于这个角落,人们有太多的怀疑与恶意的嘲笑。
我自己,不仅是我的身体被抛弃在生命的火车上了,我的灵魂也被抛弃在生命的火车之上。我常常想,为什么我所遇见的总是永不相交的两列火车?而我是否是买错了车票?我所乘坐的火车中人们总在谈论着贫困、寂寞与忧伤,而另一列火车上的人们总在尽情地欢乐、放纵,我从一闪而过发交叉窗口看着他们,然后,他们又一闪而过地离我远去。
现在,我又在另一个城市,我已经不奇怪奔波了,甚至渴望奔波,这难道不是最好的逃离?明灭的等火在远处闪烁着、欢笑着,一个穿着入时的少女在灯光下一闪就远去了。我不直到她要去哪?她大概也和我一样,奔波着到这个现代化的城市,为了生命中的必须,她也忍受着痛苦。
我又想起了故园,那条安静到流淌的小河,早已死去的父亲,让我辛酸的老妈妈,童年时的伙伴们——他们大多现在已经当爸爸了吧?
我坐在钱塘江边,和一个未当爸爸的伙伴聊天。他母亲在他10岁那年就死了,他16岁就出来做工了,虽然辛苦,但是他还是一无所货。他的苦闷和我一般,我们只有烟,只有烟。
三千里外,妈妈,您要保重自己,儿子有生之年,一定会让您过上幸福的晚年,儿子一定会到您的身边去陪伴您,妈妈,儿子懂事,但儿子也是因为无可奈何。
20岁那年,我开始东奔西走,命运好象注定把我抛弃在路途之上。
第一次出远门就是1500公里的路程,从浙江海宁车站一直到赣州,我被挤在一个角落里,守护着我的两个大行李箱,看着一车疲惫的民工,我很不知所措。
一年之后,我便习惯这种奔波了。最累的一次,是父亲去世的那次。晚上2点钟,我姑姑哭着给我电话,说父亲去世了——这虽然是我早已意料之中的事,但我毕竟还是心疼他。我是父亲一手带大的,7岁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女人是个什么概念。7岁那年,父亲叫我叫她妈妈,我内心中充满了迷惑,为什么这个人是我妈妈?是呵,父亲一直背着我、带着我、抱着我在田野间劳作,知道我上小学。从赣州到南昌,从南昌到杭州,从杭州坐摩托车到海宁,那是11月的中秋啊。我一回家,浑身发抖,看着父亲那僵硬的面孔,我沉默了。那晚上,我只抽烟。我知道我生命中最大的靠山和最亲切的人去世了,真正不再了。
回到赣州,我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父亲不在了,要多保重,母亲声音低沉地说她知道,其实我知道她在哭,我忍受不了女人的哭泣,说了声再见就把电话挂了。之后我给母亲电话,我再也不提父亲。我只抽烟,并不是因为我不想喝酒,实在是因为我一喝酒就吐,因此我没有福气享受酒。
21岁那年,我为一个女人跑广州三次,我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但是我确实是爱着,把她当成一切。之后两年,我一如既往地爱她,直到她和我说分手。
于是,我又回到我的故乡,去看望我妈妈。她还是那样辛勤,但是她儿子已经养成了一种好吃懒做的习惯。我从心底里蔑视自己,我是农民的儿子,但我已然忘却了我的农民身份。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坐在家乡的小河边,看着这条陪伴我张大的河流,我开始憎恨我自己。母亲老了,不再如以前那般能干活了,可儿子呢?儿子始终在走,在走。母亲需要儿子陪在他身边,可儿子要飞翔,飞翔。我内心挣扎着,为了什么,我如此奔波不停?
我的第一篇认认真真的作文是写在一本方格子的作业本上的,写完之后我把它交给了我的语文老师,老师马上推荐上了嘉兴市十所重点中学的优秀作文选刊上,为此,我获得了10元的稿费。这个女老师平时好唠叨,她总是不满这不满那,一堂语文课,总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在诅咒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中的罪恶。
年少的我不大明白她为什么如此憎恨?但她却特别喜欢我,我的几篇作文她都帮着四处折腾。于是,我开始去接触一个神秘而又富有幻想、诗意的世界。
还是21岁那年,我在赣州结识了两个好伙伴,都是写诗的。于是,通宵达旦的juhui与畅谈成了生命中最欢娱的事情,我们很穷,穷得经常向老板奢帐,不过我们生活得很开心,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们的生活中终于有了诗与思。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习惯把极端的事物想象成最美好的事物,我生活在一个彻头彻尾的乌托邦之中。我蔑视着、嘲笑着世俗,对现实主义的庸俗,从头到脚都充满着鄙夷。我把生命抛在了火车之上。为的只是不让自己的理想之梦破灭与灰色。
一年之后,一个兄弟背着一个行李包走了,他去西藏了。他真去了。另一个兄弟把自己放进了网吧,他开始说自己是寄生虫,彻底的寄生虫。似乎我们张大了,明白了。一个兄弟以比我更极端的方式反抗庸俗,跟着他的乌托邦到西藏去了,另一个兄弟大概是无力了,他躲进一个谁也不知道的角落,忘却自己的梦。于是,我又背着我的包裹南下广州,我把自己埋在一个图书馆里,整天和那些不死的灵魂打交道。
我从来不敢写自己的愤怒、自己的折腾、自己的委屈与伤痛,即使有,我宁愿把它们深深埋藏在自己的内心,让他们慢慢死灭。因为我生活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对于这个角落,人们有太多的怀疑与恶意的嘲笑。
我自己,不仅是我的身体被抛弃在生命的火车上了,我的灵魂也被抛弃在生命的火车之上。我常常想,为什么我所遇见的总是永不相交的两列火车?而我是否是买错了车票?我所乘坐的火车中人们总在谈论着贫困、寂寞与忧伤,而另一列火车上的人们总在尽情地欢乐、放纵,我从一闪而过发交叉窗口看着他们,然后,他们又一闪而过地离我远去。
现在,我又在另一个城市,我已经不奇怪奔波了,甚至渴望奔波,这难道不是最好的逃离?明灭的等火在远处闪烁着、欢笑着,一个穿着入时的少女在灯光下一闪就远去了。我不直到她要去哪?她大概也和我一样,奔波着到这个现代化的城市,为了生命中的必须,她也忍受着痛苦。
我又想起了故园,那条安静到流淌的小河,早已死去的父亲,让我辛酸的老妈妈,童年时的伙伴们——他们大多现在已经当爸爸了吧?
我坐在钱塘江边,和一个未当爸爸的伙伴聊天。他母亲在他10岁那年就死了,他16岁就出来做工了,虽然辛苦,但是他还是一无所货。他的苦闷和我一般,我们只有烟,只有烟。
三千里外,妈妈,您要保重自己,儿子有生之年,一定会让您过上幸福的晚年,儿子一定会到您的身边去陪伴您,妈妈,儿子懂事,但儿子也是因为无可奈何。
前一篇:我从未见过的“孔雀”
后一篇:读书与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