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从未见过的“孔雀”

(2006-05-26 14:44:14)
分类: 乱七八糟
我从未见过的“孔雀”
  张晓波
  
  想起“孔雀”,是因为前几天看完了顾长卫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孔雀》。电影有些冗长,故事叙述不够流畅,衔接也有些缺憾,总得来说,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电影,尤其是最后孔雀开屏一墓,让人回味再三。不过,我想说的不是顾长卫的电影,而是电影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孔雀”的故事,我从未见过的“孔雀”。
  那时我上大班,也就是是一年纪的预备班,大约是6—7岁的孩子。一个班,大约四十人,除了现在还保持联系的兄弟,其他人都忘了,包括那些参加过“孔雀”的女孩子们的名字和长相。不过,她们都是女孩子里最活泼可爱的一群,倒是记得很清楚。初中以后,她们中没有考上高中的就进工厂干活去了,考上高中的也多半分在不同的高中,唯一两个在一个高中念书的,我们之间也始终不大讲话。高中毕业之后,各奔东西,以后再未见过面。或许,她们现在也已成了“孔雀”们的母亲了。
  我们的阿姨是一位戴着高度眼镜的中师毕业生,马脸,瘦长,不苟言笑。关于这位阿姨,已经记不得她多少,大约是十几年前见过一次,她儿子在她的身边嬉戏,而她正拿着一本关于缝纫的杂志。以后,我再没见这位阿姨。
  “孔雀”,是阿姨自编的一个舞蹈,因为我从未见过,所以说不上来“孔雀”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舞蹈。跳“孔雀”的女孩子大约有九名,后来又刷下了一两个。这就是我上文说的“孔雀们”。没有选上的女孩子总有些失落,因为她们没有机会跳“孔雀”舞,而选上又被刷下的女孩子的失落则更大,以为她们曾经是“孔雀们”中的一名,而现在,她们却不是了。
  每天下午四点,我们准时放学回家,而留在学校里的“孔雀们”却要留下来跳孔雀舞。大约这样过去了好几个月,我们准时回家,而她们则被留下来接受老师的辅导。我没有见过“孔雀”,只知道这是一种舞蹈。至于怎么编排,怎么训练,最后这舞蹈怎么跳,我都没见过。但是看得出来,成为“孔雀”一员的女孩子们是很高兴的,她们每天接受着这份荣誉,也因此,她们期待着放学时刻的来临。因为一旦放学了,她们就将被领到一个单独的房间,接受老师的训练、指导。
  大约是几个月后的一天,“孔雀”和我们的阿姨一起不见了,据说是去了县城,同时去的还有我们的小学校长,那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教一年级的老太太。
  第二天,她们回来了,都很高兴。我们都很羡慕这些去了县城的孔雀们。阿姨很高兴,消瘦、紧绷的脸上有难得一见的笑容,校长也很高兴,甚至有些兴奋。
  每天早晨,我们准时有个“广播体操”,校长一般是不发言的,但是在这一天,他发言了,看得出,由于昨天太成功,他一直沉醉在成功的兴奋之中。他说,“孔雀”获得了县幼年级舞蹈比赛的第三名,能在这么多乡村小学和县、镇一级的比赛中拨得第三名很不容易,县委和县教委都观看了表演。接着,校长向我们展示了教委授予的奖章,他说,这是县委书记亲手颁发给他的,这是我们小学有史以来最大的荣誉。确实,“孔雀”为一个无名的小学争了光。庆功大会在我们长久的掌声中结束了。
  从此之后,“孔雀们”再不用去跳孔雀舞了。她们和我们一样放学回家,但是一提起“孔雀”,她们总是露出幸福的样子。不知道她们现在还记不记得这件往事。而我,一个同龄的旁观者,也是在二十年之后观看了一场不相干的电影才又想起“孔雀”和“孔雀们”。但是,我从来没见过“孔雀”,从来不知道“孔雀”是如何编排,怎么训练的,更没有见过“孔雀们”美丽的舞姿。我,和我同年龄的孩子们都没见过,只有“孔雀们”、我们的阿姨、校长、教委和县委的领导们,或许还有其他学校的领导们在那个表演的时刻见过那个名叫“孔雀”的舞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