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顾非82-88年。目前是上海岳阳医院推拿科专家(老军医)。
初三时,顾非在教学大楼三楼(或者4楼),与楼下的同学玩拉绳子游戏,结果不小心手腕骨折。当时,学校里发生骨折等意外很少,顾非算是“出名”了一阵子。按照习惯性的自强励志版本:在治疗过程中,顾非吃了不少苦头,于是暗地下决心做个医生,让患者不再这样大的苦头……多年后,没想到当初的愿望真的实现了。
二,陈松伟82-88年,现居澳大利亚
注册会计师
理工强人和生活怪人,大冬天还能穿着一双皮质凉鞋走来走去,脚趾甲长得可以挂个辣酱油瓶;业余喜欢养绿毛龟,家里养了2个。因为向同学显派,特地带了一个到学校,下课后被一帮同学围着玩;上课铃响了,来不及收好,把乌龟弄丢了。当着老师的面不敢寻遍教室,那张脸憋得……后来被同桌说“真像绿毛龟”。好在下课后,在教室后门的角落里终于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宠物。陈松伟理科好,同时文学和历史功底深厚,思维和思路异于常人,往往不会就事论事随大流地跟着舆论走向评判一件事物,这一点,难能可贵。
三,沙滤水
沙滤水是当时学校里学生的主要饮用水源,每到夏天,因为喝水的人多,一到下午第一节课后,沙滤水总会变得“有气无力”。有限的几个沙滤水龙头,出水的力度总是各部相同。于是,有人专门作了统计和分类,那些出水力度大的,一到下课总会排气长队。调皮的男生经常把沙滤水当成水枪使用。现在回忆起来,很多同学都会说:当时沙滤水来不及喝,拧开自来水龙头就咕咚咕咚喝,也没怎么生病跑肚……
四,曾经一度,汪国浩校长是同学们最怕的角色。汪校长虽然严格,但对学生还是挺照顾的。只是,当时学生们最怕的是他的“威势”。所谓威势,一个是他光光的脑袋,特别显眼,出现在哪里,哪里调皮的喧学生就会提早获得光线上的条件反射。另外一个,就是他的嗓门,比如看到学生不良言行,会当场毫不留情地用高分贝的嗓门呵斥。他的嗓音英语特别宽广,说局部夸张的话,即便在操场上训话,不用麦克风,教学楼底层教室里的同学都能听到。
五,防空洞和顾巍 (顾巍
1982-1985 交大空气动力学博士
现任思源电气设计师)
学校地下防空洞,被改造成乒乓室,冬暖夏凉,一贯是民立的人气场所,很多学生并不擅长也并不喜欢乒乓,但进入地下室后,如探索迷宫般的感觉、互相尖叫的回音……都是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记得在最老的教师大楼的左侧,靠近地下室入口的地方,有一个地下室的通风孔,说是通风孔,其实很大,在地面上是一个大约高1.2米的四四方方的水泥建筑,四面都是用红砖互相交错堆砌后形成的镂空矮墙,把耳朵凑到跟前,就能清清楚楚听到地下室里同学们的尖叫声。
有个叫顾巍的同学,打乒乓技术一般,但对这个通风孔特别感兴趣——他的兴趣很怪,就是为了锻炼或显示自己的原地弹跳力,有事没事总爱在通风孔前反复练习原地跳跃到1.2高的通风孔顶端,跳上去再跳下来、乐此不彼。一开始,有人说他脑子进水了,但时间一长,就有同学也跟着去尝试比赛了。自然,即便弹跳力再好的同学,因为没顾巍那样执着地“训练”,大多败下阵来。顾巍一直或只喜欢飞机,除了购买每期《航空杂志》,还喜欢画飞机画个不停,当初他对前苏联的米格系列特别感兴趣,米格21、23、25……;后来他的确成了交大空气动力学的博士。要是早生十年,绝对是战斗机设计师了。
六,回力鞋
近几年来,帆布鞋又成了流行和时髦的先锋,同时因为法国人炒作的关系,回力球鞋也成为老外甚至新兴90后的时髦休闲鞋了,但当时,回力鞋是我们最基础最廉价的日常用品。记得那时候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买一双5元不到的白色回力田径鞋,爱干净的同学,几乎每周都洗一次,晾干后还会小心地用白色粉末在上面涂抹一层。到80年代末的时候,因为迈克杰克逊的霹雳舞的盛行,很多调皮的男生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从华亭路等地淘来难得一见的红色或蓝色高帮篮球鞋,穿着上课绝对是很拉风的事情。记得85-88届高中,有个叫陆瑜青的,霹雳舞跳得特别好,而他脚上几乎每周更换一次颜色的高帮球鞋,也成为很多学生模仿的对象。那时候的跳霹雳舞的那帮,因为经常需要调换球鞋颜色,所以球鞋接来接去的现象挺普遍,“臭味相投”的有一种解释。
七,霹雳舞
上面说到的霹雳舞,那位叫陆瑜青的男生(85-85年高中),业余时间经常跟演出团各地巡演,现在看来是个早熟自主的异类,他瘦瘦高高,人特别灵活。平时总爱穿当时非常前卫的彩色高帮帆布鞋(华亭路批发来的),记得当时是3班的。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在走廊和操场角落里亮相霹雳舞的动作,有时候,下课后偷偷在食堂里撒上滑石粉练舞,他在什么学校的活动中表演过。但当时,霹雳舞不等大雅之堂,学校似乎也不鼓励他的行为;而这正好和青春期学生叛逆的性格相符,因此,他在同学中还是很有人缘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