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稀罕情书
(2011-02-25 12:05:00)
最严格的房产新政出台,加上元旦开始的汽车限购政策,很多大网站上开始炒作这样的一串话题和内容:
写给北京的最后一封情书:
1000万人的爱与梦,恨与怨在北京上空飘荡
相关调研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总数为1972万人,而其中流动人口总量估算已超过1000万,占常住人口增加总量的69.9%。快两千万人,每天一起编织对这个城市的爱恨情仇,欲罢不能,痛心疾首,扼腕感伤,把最后一封情书丢在永远川流不息的三、四、五环里。
最新的人口普查应该再4月出台,上海总人口将突破2300万,当然,户籍人口还不到1700万……
京漂,其实很多。包括搜狐、百度这些创始人、包括耳熟能详的众多娱乐明星。人一旦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个地方的认可、千辛万苦取得当地的身份,基本就会忘却当时的苦难,最多把个人经历作为茶余饭后或电视台采访节目时的谈资而已。如同绝大多数国人到海外混身份,艰苦是主旋律。没什么好叫的。一度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杜月笙之流,大家都只看到他风光的时候(其实也就那么几年),而忽视了他在十六铺搬运水果、乃至后来在香港地下室里苟且的狼狈……在中国,富不过三代是客气婉转的说法,一般,两代足矣。
仔细数数,北京和上海地面上的,三代之内土生土长的,绝对不超过30%。不管在什么时代,一个城市人口再多,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限制,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到限购令出台的如今,其实所谓户籍管理的本质的改变。换个角度,就冲北京的交通和水资源,户籍的口子能放开吗?即便放开后鼓励来去自由,你认为大部分群众有在一个超过4000万的城市里不随地吐痰、挤地铁排队半小时以上的觉悟吗?
如同春节后刚刚炒热的招工难一样,媒体+舆论热乎一个月之后,很多又恢复常态。因为,北京还是北京,沿海还是沿海,东部还是东部……如果因为一阵舆论就彻底把“刘易斯拐点”给贴在中国的发展柱上,似乎也太小瞧中国的复杂性了吧?
所谓大城市,很多时候,其诱人的地方病在于收入、金钱、性价比。当大家发现淘不到黄金之后,会觉得已经适应了淘黄金的节奏,最重要的,老家其实也不存在黄金。至于说恼人的房产,总有一天会多到没人买,都是独生子女,怕什么?
北京不稀罕任何情书,北京还是北京。北京仍然只稀罕奋斗,尽管有点无休无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