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087,637
  • 关注人气:14,5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难呼唤公正透明的社会机制

(2010-04-24 07:17:39)
标签:

灾难

网民

《新京报》

善款

民众

玉树

杂谈

分类: 时事


 韩浩月

 

    玉树地震过去十天,留下的伤痛仍然如此清晰,如何抚平人们内心的伤口,不仅需要时间的安慰,更需要暂且将灾难强加于我们头上的震惊与不安放在一边,去发现那些在灾难中切实起到重要作用的措施与行动。

 

   地球环境恶化,世界进入天灾多发期,我们对生存之所心存祈愿,但谁也不能保证,坏消息会在什么时候再度传来。汶川与玉树两起悲伤事件间隔时间如此之短,足以惊醒人们尽快建立相对完备的防范与救助体系,把应对重大灾难当成常规工作来做。灾难就是命令,想在救灾过程中以及灾难前后体现高效与健全,公正与透明的社会机制应该贯穿各个层面与环节,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凝聚抵御灾难痛苦的力量。

 

   在《新京报》所做的调查中,“你认为汶川地震救援中的哪些经验可以应用到玉树地震救援中来?”有54.2%的网民将票投给了“科学有序地救援与重建”,这一选项所得的票数远远高于“爱心物资使用的透明化”、“具有公民精神的志愿者”、“更多媒体的客观报道”,这表明,公众在灾难发生时,最为关注政府在实施救援时能不能做到科学有序,在重建过程中能不能做到高度透明。

 

   此次玉树地震救援工作,包括国家救援队的及时到场、救援方式的快捷性与多样化、媒体报道的公开性,都显示出比汶川救援更专业的一面,人们通过媒体及时了解到了相关救援信息,在缓解焦灼心情的同时,也会树立对国家救援体系的信任。同样,相关部门表态,对四川震区重建中的建筑质量问题持“零容忍”态度,这种态度希望会带到玉树震区重建的工作中去,而且不但态度要“零容忍”,在实际的监督方面也要“零容忍”,别再像汶川重建那样出现资金被挪用、建材有问题的现象。

 

   《新京报》的调查还显示,在“你愿意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传递爱心?”的调查问题上,有50.3%的网民将票投给了“通过红十字会捐赠”,这表明,作为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仍然是民众向灾区人民传递爱心的主要渠道。在爱心捐赠渠道大量增加,不少民众表示更愿意“等灾后一对一支持灾民”、“直接邮递物资”的状况下,官方慈善机构更应珍惜过半民众的信任,爱护自己的形象,在受赠、转交善款的程序中,做到公开透明,让每一笔善款的去处,都能用到灾区那里。

 

   “生命的脆弱,要好好地活”,是玉树地震递给网民的最大触动,调查中有65.6%的网民选择了这一选项。是的,我们要好好地活,可保障我们好好活下去的,不仅是灾难时期包括政府、机构、单位、民众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和团结精神,更需要整个社会机制趋向公正、透明,让“尊重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观念成为社会共识,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才会在天灾降临时,更有能力发挥集体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