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是面包和面粉的区别?
(2008-09-08 18:47:53)
标签:
传统文学作协主席网络文学网络写手起点中文网文化 |
分类: 文化 |
文/韩浩月
近日,一场独特的文学作品大赛启动。这场比赛,汇聚了包括“短篇小说之王”刘庆邦、河北文坛“三架马车”之一谈歌、儿童文学代表人物秦文君在内的30位知名作家,他们不仅是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中坚力量,更因具备同一身份——各省市作协主席(副主席)而受到瞩目。
在这项名为“全国30省市作协主席起点写作大赛”的活动中,较为少见的限定了参赛者的身份,这意味着其他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只有旁观和评议的份了。那么,这项只有30人参加的文学比赛,会呈现出“少而精”的特色出来吗?这要看习惯网络阅读的网民们买不买帐,因为,这次主席们的作品是要在网络上首发的。
赛事主办方“起点中文网”是国内原创网络文学的盛地,已培养出十多位年收入过百万的写手,曾在这里活跃的写手如当年明月等,已成国内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现在,30位主席级别的作家莅临,在同一平台上和写手们竞技,平分秋色还是高下立判成为一个疑问。
不过,更令人饶有兴趣的是网络同传统作家的又一次亲密接触。熟悉网络文学发展史的人应该知道,成立于1999年的博库网站,曾雄心勃勃地与王朔、陈村等传统作家签约,一时间,几乎国内所有知名作家、作者、学者都和博库有过接触,但因受困于网速、上网人数、支付条件都所限,第一次大规模地招徕传统作家“入网”以失败告终。
自此之后,传统作家与网络一直少有接触,直到新浪开通博客服务后,去网上写博,才算为传统作家“落网”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时机和平台,但也仅限于在博客上贴些发表过的文章,少见他们的原创作品,传统作家仍然游离于网络之外。
与此同时,传统文学对网络作家的吸呐却一直没有停止,出版社大量出版网络作家的作品,网络写手借网络跳板成名后纷纷转型包括传统文学期刊在内的媒体,而中国作协对网络写手频频抛出橄榄枝,明确表态欢迎网络写手的加入,也被认为是一场对网络写手的“招安”行为。用现在的视角看,博库是最早产生对传统作家进行“招安”的网站,虽然失败了,但仍旧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八年之后,可否把起点中文网举办的这次大赛,当作一次面向传统作家的又一次深情呼唤?
从大赛的特点看,起点对传统作家表示出了足够的诚意。首先,传统作家的作品首先权和电子版权归到了网站,也就是说,无论传统作家是临屏写作还是写好了一章一章地往上贴,他们的作品已经具备了网络阅读的两个最明显的特征:在线连载和按章收费阅读;其次,以前网站举办网络文学大赛,会邀请王蒙、张抗抗、刘震云等文坛名家做评委,而“作协主席赛”却反其道而行之,邀请一批网络作家来给传统作家打分。
事实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直在各自的领域安之若素,如果说有区别的话,也是面粉和面团的区别。日益电子化是来的阅读趋势,那时候“文学”头上将不会再有什么帽子,其实就是些带有情感元素的字节而已。至于“作协主席赛”,不过是一场试图将传统文学这块“面团”揉向网络文学这堆面粉中去的一个手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