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与威尼斯缘分已尽?
(2008-09-10 10:45:05)
标签:
华语电影荡寇完美生活贾樟柯威尼斯娱乐 |
分类: 娱乐 |
从开幕第一天起,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就展现出非同一般的熠熠星光,仅开幕电影《阅后即焚》和宫崎骏的《悬崖上的金鱼姬》这两部影片,就足够吸引眼球了。但华语电影在威尼斯从来都是以黑马姿势杀出,十余次斩获包括金狮奖在内的重要奖项,让华语电影和威尼斯之间有了一个美妙的形容词,“缘分”。
再深的缘分也终有耗完的时候。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期间,曾跪拜迎接章子怡的马可·穆勒主席依然对华语电影表现出一贯的热情,但谁都明白,对华语电影的关注,也许只是威尼斯的一个习惯性举动而已了。本届电影节公映期间,《荡寇》除了在摄影方面得到部分记者的好评外,大多数国内和外国记者,都以“看不明白、沉闷、多余”等词汇对该片进行了评价。效仿《二十四城记》采取一半剧情片、一半纪录片方式制作的《完美生活》,也难承担起拿奖的重任。
当然,两片的导演都表示过,对拿奖不抱希望。但这种低调的背后,却说明:去年到今年,商业大片扎堆儿的华语电影,已经拿不出一部有实力的作品来去征服威尼斯了。贾樟柯此次也有新片《河上的爱情》参加展映单元,但这部短片的出现,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奔获奖而去。经由威尼斯成名的贾樟柯,更多时候是将参加这个节日当作了向海外卖片的大好时机,这也是他为什么近年每部片子在国内票房惨败,但却部部有盈利的原因。
华语电影的“奥斯卡情结”迟迟得不到满足,商业大片在国内能威风一时,但在国外却频遇冷场,在这种境遇下,威尼斯成了华语电影的一根救命稻草,尤其是当它的光芒辉映到文艺片身上的时候,很容易给影迷造成一种错觉——文艺片成了提升华语电影整体质量的有力支撑,只要文艺片能保持高质量,华语电影就不会失去希望。
作为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的贾樟柯,就是这么被当作华语电影的希望推出来的,而且无论国内国外,对他的评价都很一致。但我们也看到,随着贾樟柯商业价值的被发现和被挖掘,他的种种电影操作手法,包括用艺术形式巧妙地将品牌和电影进行结合,正在成为新电影人追捧和模仿的对象——出现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上的三部作品,有两部和贾樟柯有直接关系,另一部也能明显看到贾樟柯的影子。
虽然,重复也是一种艺术,但只有变异才会为促进艺术多元化提供巨大动力。当贾樟柯成为一个符号,当愈来愈多的年轻导演、业余导演尾随其后,形成一个庞大队伍的时候,恰恰也该到了对此进行反省的时候。从这个角度而言,华语电影失意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倒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不仅可以让那些对华语电影盲目乐观的人清醒,也会帮助更多电影创作者和爱好者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