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嘉言2007
孙嘉言2007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43
  • 关注人气:3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是我心底深刻的烙印

(2017-03-10 08:05:20)
标签:

新加坡

马来西亚

独立

李光耀

遗憾

分类: 随笔

告别新加坡,还意犹未尽,三天行程,显然仓促了些。然而,这也是旅途的意味,留一点念想,下次故地重游,仍然奇妙且充满新意。

三点钟,回到酒店,包车的司机黄先生已等在楼下。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新山市,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海关空荡荡的,简单的手续之后,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一挥手,我们便跨越国境,进入了马来西亚。

我说,还真的蛮方便的,怪不得某中国房地产商在新山开发的楼盘,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住马来西亚,过物美价廉的生活,却可以去新加坡上学,享受更好的教育,果真一举两得。

黄先生却笑笑说,广告自然很具诱惑力,但事实上,也没想象中那么简单。别的不说,只是这每天一出一进往来两个国家,就很麻烦。

怎么会呢?我们刚刚过关不是很简单吗?

黄先生从后视镜里看着我说:“现在不是上下班高峰时间,海关当然没那么忙碌。换到早晨晚上你再来看看,哇,只那个机车大队,浩浩荡荡要排出很远。通关两个小时,很正常啦。”

我才知道,每天大量马来西亚人从这里进入新加坡工作,同时,又有很多新加坡人住在新山。在56%想要移民的新加坡人眼中,马来西亚是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因此,一来一回是生活常态,他们早已习惯,五点下班,八点到家。

一桥之隔的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可谓渊源颇深。历史上,它们曾是一个整体。18世纪到19世纪,新加坡曾为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二战后,英国恢复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1957年8月,马来亚宣告独立,1959年6月,新加坡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英国自治邦。

    看起来,新加坡与马来亚是两个独立的政治单元,然而仅1400米宽的柔佛海峡,又使得它们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新加坡国徽,至今右侧还保留着一只老虎,象征它与马来西亚在历史上关系。

    那时候,资源匮乏,没有腹地依附,作为英国自治邦的新加坡面临困境,根本无法独立生存。时任新加坡州长的李光耀,有着更美的政治构想,一直希望与马来亚合并。当时的马来亚总理东古•拉赫曼经反复权衡,提出把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和马来亚合并成一个新国家,即马来西亚。计划一经出台,得到各方赞同,1963年9月,新加坡正式并入马来西亚。

然而,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希望建立共同市场,以便将货物推销到大马全境的新加坡和要求提高新加坡上缴税收以弥补财政赤字的马来西亚,都没有从中获得想要的利益。共同市场遥遥无期,新加坡因此拖延税收上缴,双方都不愿做出让步,终于陷入僵局。而印度尼西亚更对这位近邻的强大感到恐惧,马来西亚成立后,印尼便与其断交,很多新加坡商人受到牵连,因此破产。

    此时新加坡爆发了两次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的种族骚乱,两方政府关系也愈来愈紧张。

    “婚姻”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只能分道扬镳。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说:“我打定了主意,你们走你们的路,我们走我们的路……”

    这样绝决的分手宣言,有些感伤,更多的还是无奈。新马分离议案在马来西亚国会三读通过,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亦没有一丝留恋。1965年8月,新加坡终于被抛弃,成为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

    许多年后,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说:“我从来没这样悲伤过。分家成了事实,我辜负了马来亚、沙巴和沙捞越许许多多的人……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独立。在居住着1亿多马来回教徒的群岛上,华族人口简直微不足道……我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如何生存呢?”

李光耀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弹丸之地、兵力虚空,国家如此薄弱却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福兮?祸兮?

    独立后的新加坡,利用马六甲海峡天然地理优势,以补贴的方式吸引投资,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和航运业。他们实行商业立国政策,促进金融业和商品贸易发展,又兴建政府租屋,整体带动了国内消费市场。优越的热带雨林气候,使得这个小国成为“花园城市”,旅游业也渐渐兴旺起来。

    我向窗外望去,车子正奔驰在长长的新马大桥上,清澈的日光映着波光潋滟的柔佛海峡,心里想着,人世光景,岁序不言,时光在哪里都难掩沧桑。如今世人眼中的新加坡韶华胜极,却很少有人记得,它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路。

马来西亚注定是李光耀心底深刻的烙印吧。1996年,他曾提出重返马来西亚联邦,前提是马来西亚放弃偏袒马来人的政策,时任总理马哈蒂以“时机还未成熟”拒绝了。2006年,李光耀又一次表示,如果马来西亚能够为华裔和印度裔国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新加坡愿意回归。

2014年,这位已91岁高龄、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城市,推上世界强国的政治家,仍然对马来西亚念念不忘。第二年,这位老人走到生命的终点,他葬礼棺椁上覆盖的,依然是新加坡红白星月旗。

对李光耀的评价,世人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独裁者,很多举措只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抱负。我不懂政治,但愿意更多地了解人性。当新加坡被推入绝境、别无选择的时候,是他带领这个小国的人民,靠着果断、勤劳、严谨、努力,走向世界强国之列。

与新加坡毗邻的马来西亚,早已今非昔比,经济的崛起,使得他们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没能在有生之年重返马来西亚,或许成为李光耀先生一生的遗憾。然而,看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一起奋进,又是另外一种欢欣和鼓舞吧。

窗外,热带雨林层层密布的黄昏,烟水深处仿佛隐藏着另外一个世界。我看着闹市里忽然闪过的静谧小巷,斜阳浅照的石阶上,纷纷扬扬落满白色花瓣,一瞬懂得,光阴迢迢、山河寂寞,人世的光景终化作岁月无语,江山有思。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你是我心底深刻的烙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坡县美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