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朽的梵高

(2016-05-05 09:09:25)
标签:

画展

星空

哭泣的老人

麦田群鸦

分类: 随笔

    青岛最近推出一场名为“不朽的梵高”的感应艺术展,3000多幅梵高名画及书信手稿,以多媒体形式重新展示,带来了一场多感官视听盛宴。官方宣传,这不是一般的艺术展,最少只需要35分钟,你就可以亲近这位天才艺术家,走进他的艺术世界。

    看到这样的文字,内心却有些异样。35分钟,真的足够看清艺术和隐藏在艺术背后的生命吗?

    梵高的名字小时候常听说,可是他的画作和人生轨迹是直到女儿学画后才开始真正了解的。女儿指着梵高的割耳自画像问道:“妈妈,他为什么要割下自己的耳朵?那样不是很痛吗?”我看着画册上叼着烟斗的梵高,右耳上还缠着厚厚的纱布,可是眉宇间却有一种坦然,甚至是玩世不恭,好像在说,别问为什么!

    梵高的故事,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他从小苦读神学,希望做一名称职的传道者,却被教会解雇;他很想自由自在地画画,又因为不合时宜,在割耳之后被强迫送进了精神病院。

    梵高早期的画作里面,有一种对人很真挚的悲悯。他跑去最穷困的煤矿区布道,看到许许多多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他们面色苍白、衣衫单薄,喘着粗气背负重物来回劳作,每一次地下矿井的小动静,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梵高的画作《哭泣的老人》中,一位饱经风霜的矿工整张脸埋在双手中,看不到他的表情,但光秃秃的头和破旧的衣服,却有一种生命被耗尽的荒凉。

    梵高生命里最明亮的色彩应该是向日葵的黄色吧。那段时间,梵高一直不停地画《向日葵》,他在等待朋友高更的到来。高更是那个时代很有名的画家,他放弃了原本富庶的生活,跑到法国乡间画画。梵高为高更准备了最好的房间和很讲究的椅子,将画好的《向日葵》悬于墙头,他希望高更在这个房间里,看到他生命的饱满和热情。

    高更在这个法国乡间小镇上待了两个月,他们一起画画、一起喝酒,甚至一起在寂寞的夜晚跑出去找应召女郎。可是他们也常常为不同的意见争吵,高更讨厌梵高不用画笔,把一管一管的颜料挤在画布上,只为了捕捉瞬间的光。两个个性如此强烈的创作者,都执着于自己的生命形式,使得争执愈来愈频繁,终于有一天,高更仓惶逃出他们的黄色小屋,后面跟着持刀不停追赶的梵高。

    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梵高精神病发,割了自己的耳朵,第二天早上才被发现倒在床上,浑身是血。高更后来回忆,他们住在一起的那段时光,梵高已近精神崩溃的边缘。他常常在半夜忽然醒来的时候,看到梵高在黑暗中向他走来,凝视着他,然后又走回自己的床上倒下,好像梦游一样。

    邻居们无法忍爱梵高的割耳事件,联名签署了一份文件,警方为了整个社区的安全,强迫梵高进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梵高被关进了一个固定的房间,每天透过窗子看外面的世界,内心是很寂寥的吧。很多现代人认为,将一个创作力那么丰富的天才关起来,是很残忍的事。可是,如果你就住在梵高黄色小屋的隔壁,在某个斜阳浅照的黄昏,看到一个手持匕首的人跑出来,第二天又听说他割了自己的耳朵,又会怎么说?你会不会也迫不及待地在那份文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梵高的邻居中有一位妇人,活了一百多岁,她是唯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活着的、见过梵高的人。老太太在电视上疑惑地说,那个人根本是个疯子,为什么你们却说他是天才?可是天才与疯子本来就是异曲同工。

    我们觉得梵高的《星空》很美,是因为那是他看到了与我们眼中不同的星空。星星与月光交错的夜晚,小镇静静睡去,只有窗口孤单眺望的梵高还难以入眠。他抬头望向天空,看到了苍穹之间最温柔瑰丽的画面。我才发现,这幅画里面,其实有一种很感人的东西。一个人执着地追寻自己的梦,却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被圈禁在一座精神病院,寂寞、空虚、无依无靠,可是他还能看到这么美的星空,还能让生命碰撞出那么多精彩的瞬间,他真的是在燃烧自己。

   梵高最后一幅作品《麦田群鸦》,一直被很多艺术评论家认为,这是他留给世人的一份图像遗书。遥远地平线的透视画法是颠倒的,是一条死路。草、篱笆、树木等绿色视觉标记的含义,已经乱成一团,象征魔鬼的乌鸦飞走了。可是这幅画也很诡异,再仔细看看,乌鸦也可以是正朝我们飞来。梵高究竟要告诉我们些什么呢?更重要的是,梵高就是将当时农民用来驱赶乌鸦的那把枪,射向了自己的心脏。

    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更多的人认为他的画没有价值,连做艺术品商人的弟弟,也坦陈梵高的画没有市场,虽然他始终相信有一天有人能理解梵高的艺术。可是一个喜欢画自画像的人,一定也是一个擅于与自己灵魂对话的人,梵高是精神病患,他看到了最纯粹的美的事物,我们很健全,可是我们看不见。

    所以生命里面很多东西真的不能够强求,不是每个人在面临困境的时候都能够选择不妥协。梵高一直到死都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许多年后,他的艺术被推出来,他的画作几乎都成为旷世名作。可是,是不是我们真的能够看到梵高笔下的美,我们是因为艺术,还是因为舆论和大众的喜好,才认同文森特•威廉•梵高这个名字。

   我相信,身临其境地感受画家的精神世界,沉浸在梵高的不朽名作中,35分钟是不够的。因为真正与艺术的对话,是看到隐藏在背后的灵魂。梵高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人,他大概也不屑于被世人了解,他守望着自己的世界,痛并快乐着。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不朽的梵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