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嘉言2007
孙嘉言2007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45
  • 关注人气:3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深处的声音

(2016-04-24 08:33:24)
标签:

王勃

红楼梦

香菱

王维

分类: 随笔

    每次整理书柜,都喜欢特别地翻一翻《唐诗三百首》,好像那厚厚的册子里,掩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情。童年时代对古诗懵懵懂懂的热爱,在岁月的变迁中,终究化为一段难舍的回忆。

    小时候,很喜欢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眼中,这是一幅无与伦比的画。千里长霞与一只单飞的孤鹜,本就是相依相存,而秋水和长天,除却肌肤相亲的默契,还多了几分坦承与共勉。王勃也很有意思,他和父亲一起参加诗社,诗社里的人都是他的长辈。他们看到那天滕王阁的风景很好,就说要写一个“序”。但让来让去,文人之间那种推诿与恭维又出来了。王勃很烦,就很潇洒地说,那我来写好了,于是提笔一挥,便有了这传诵已久的句子。

    千年之前那个晚霞延烧的黄昏画面,一定很具喜感,被称为文人、学者的前辈冷眼旁观,内心深处大概是极为不屑的吧,乳臭未干的无知小儿也敢在人前卖弄!可是却真的等来了经典之作。如今再读,还是爱不释手,秋水长天、落霞孤鹜,其实是王勃生命里一种动人的情怀。

    很喜欢《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那一段,她日思夜想,几乎有点半疯狂的状态了。她一开始从技巧入手,怎么也写不好,后来才慢慢领悟到,诗是人生的境界,传达了对某事某物的咏叹,交换的更是生命的体验。所以最后当她在梦境的潜意识中写出“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这样的句子,你会因为这种对人生洞明的领悟而感到惊讶。表面上整首诗都是在讲月亮,但内在是讲香菱自己。她年幼被拐,在人贩子手中经历的童年时光,根本没有什么温情可言。好容易遇到一个爱她的冯渊,有机会过正常人的日子,偏又碰到了呆霸王薛蟠。

    香菱在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和残缺中活着,可是她的生命里面还有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她追着林黛玉学写诗,先王维、又杜甫、再李白,诗仙诗圣诗佛的诗被她读了个遍,她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命运的抗挣。谁说丫头就不可以写诗,不可以有梦想?

    曹雪芹在香菱的判词中说:“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胡适先生考证出来,说一根木头旁边两个土,就是个“桂”字。后来薛蟠娶了夏金桂,把香菱活活折磨而死。香菱的生命里面有一种很令人疼惜的孤独和寂寞。她特别用“魄”这个字,好像是形容生命消失之后另外一种魂魄的存在状态,更接近肉身之外精神性的状态。所以诗其实是一个人内心的表白。《红楼梦》最想要表达的是,活出生命最美好的部分,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可是小说未完成,高鄂续写的部分为香菱安排了还算不错的结局,却不是曹公的本意。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林黛玉,或者说曹雪芹会安排香菱首先读王维。相较李白的豪放,王维的诗似乎更平淡一些。可是王维最动人的诗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却是一种生命的情境。它将王维在安史之乱后,行走于辋川时的心境领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我才发现,诗也好,文学也罢,你可以有许多技巧,加入耐人寻味的情节,可是生命里真正的豁达,却是这些东西无法表现的。诗之所以动人,是因为文字背后那个书写的生命里面有感动了你的部分。王维延续了陶渊明心境的平淡,意境的幽远,很容易读懂,是最好的入门老师。

    香菱是很听话的学生,又很好学,回去果真读了许多王维的诗,她的心灵与诗有了一种契合,所以她才会领悟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领悟到诗的世界里,每一个字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千古绝唱,如果某个字是可以被替代的,它也就不是好诗了。就像人,天地有大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读香菱学诗这一段,常常会觉得很感动。她原本是有钱人家的小姐,却“有命无运”沦落为薛家的侍妾,一辈子孤苦无依。她的生命里有一种荒凉,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即使这样,她还有梦想,诗成为她生命的寄托。她对诗的痴狂,也在提醒我们,无论在如何困顿挣扎的状况中,只要你愿意,都会看到生活的美好,心里都会有向往。活在现世里的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执着的热情吧,对某件事的专注,爱某个人的深情,都与香菱学诗有着异曲同工的味道。生命也许不必长久,能够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出自我,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现代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步履匆匆,大概很难有闲情逸致去读诗,宁愿在冗长的韩剧里感叹“小鲜肉”的俊美,也不愿摊开唐诗浪费时间。但我们常说“诗言志”,诗虽然有它形式部分的要求,比如对仗、押韵、平平仄仄,更重要的是表达一个人活着的梦想。所以诗是一种心情,一种对生命的领悟。当你感到疲惫、困顿、烦恼的时候,其实可以有一种选择,放下所有的忧伤,来古人的世界里静一静。王摩诘的豁达、杜工部的厚重、李青莲的释放里面,一定有你想要的平静与收获,因为诗是心灵深处的声音。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心灵深处的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命的风范
后一篇:爱不必百分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