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嘉言2007
孙嘉言2007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43
  • 关注人气:3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棋的故事

(2016-03-04 06:31:15)
标签:

红楼梦

曹雪芹

生命

悲悯

开示

分类: 随笔

   《红楼梦》读到第六十一回,忽然出现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曹公岔出主线,写到迎春房里的大丫头司棋想要吃一碗鸡蛋羹,要炖得嫩嫩的那种,于是打发莲花去厨房里传话。主厨柳嫂子正在忙,不耐烦地说:“你说给他,改日吃罢。”又说,最近鸡蛋是很缺的,每天应付你们这些丫头都忙不过来,还要不要给主子们做菜了?莲花不服气,与柳嫂子斗起嘴来,跑到厨房里乱翻一气,果真翻出来十几个鸡蛋,恨恨地说:“又不是你下的蛋,怕人吃了。”

    那边司棋在等着吃鸡蛋,却总也不见。莲花回去,添油加醋将事情讲了一遍。司棋怒气冲冲跑来厨房,喝令小丫头动手,将菜箱里所有的东西都扔出去喂狗,说:“大家赚不成。”柳嫂子忙赔罪说好话,赶快炖好了鸡蛋送过去,司棋也没吃,全泼在了地上。

    《红楼梦》中二小姐迎春不是主角,她的大丫头司棋,曹公却给了很多笔墨。旧时读这一段,是很讨厌司棋的。觉得她不过是个丫头,却也如此骄横跋扈,迎春都没有她这等刚烈的个性。如今再读,却忽然懂得,令司棋暴跳如雷的,不是没有吃到嫩嫩的鸡蛋,而是觉得她没有被重视。生命里最大的伤痛,不是贫穷,亦不是相互比较低人一等的失落,而是自己的存在对他人来说根本不重要。司棋打烂了鸡蛋,表面上是说,我哪里稀罕吃这一碗鸡蛋,但本质上却是对生命的绝望和毁灭,她觉得一个丫头,身份低微,被人瞧不起,一辈子关在这里,活下去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

    故事未完成,到了第七十一回,贾母身边的丫头鸳鸯无意间撞到司棋与表弟偷情,她性格中的另一面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司棋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死罪,于是跪下来求鸳鸯替她保守秘密。鸳鸯很善良,对她说:“你放心,我横竖不告诉一个人就是了。”

    曹雪芹是一个很多面性的人。整部《红楼梦》,你既可以看到他诗词歌赋文学上的造诣,又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某种来自民间、幽默诙谐的东西。他给小说中贾芸卑劣的舅舅取名“卜世仁”(不是人),称前来为秦可卿诊断的太医为“张友世”(有事),到了这里又安排司棋的男朋友叫潘又安。潘安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帅哥,民间形容男人俊秀,常说“貌似潘安”。可是,美男多半都无情,表面上甜言蜜语、风花雪月,本质里却没有丝毫责任感。司棋用生命来爱的这个男人,软弱无能,竟不告而别逃走了。司棋气个倒仰,说:“纵是闹了出来,也该死在一块。”

    鸳鸯守信,始终没有揭发司棋,但司棋的事还是在后面被抓了出来。“绣春囊”事件后,抄捡大观园,在司棋的箱子里找到了潘又安的鞋袜和两人私密往来的书信。司棋终于被赶出了大观园。

   《红楼梦》一再回味,慢慢发现,司棋在小说的第二十七回便早早出过场。那时候她“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小红问她可见过凤姐,她懒懒地说:“没理论。”曹公“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其实已暗示了司棋在做些什么。我在那个时候是很难留意这一段的,觉得这个高大丰满的少女大概走着走着忽然尿急,只好跑到山洞里解手,可是直到后面写到她在大观园偷情,再回想起很久之前那淡淡一笔,才恍然大悟。

    可是转念一想,司棋不过是谈了一场恋爱,爱有什么错?生命的爱与被爱,是一个人最本质的渴望。司棋与表弟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彼此有了爱意,这难道不是年轻的男孩女孩最正常的经历吗?只因为司棋被卖到贾府,做了侍婢,就不能勇敢地、光明正大地爱。每个人都有一种宿命,换作袭人,可能不会觉得吃一碗嫩嫩的鸡蛋有什么重要的,安分守己等着做贾宝玉的妾是她对命运的选择。但司棋不一样,她坚持要做自己,觉得就算是丫头,也一定要找机会证明自己,生命中不被尊重的痛苦需要某种程度的释放。

    司棋冒着生命的危险与表弟在花园里幽会,其实是在用毁灭的方式完成自己,她始终不肯在命运面前低头,宁愿为了爱冒险。她最痛苦的不是东窗事发被当众抓了出来,而是决定托付一生的那个人是如此不堪。现实的世界中,还有多少司棋?多少与命运抗挣,却最后输给爱情、输给背叛的女子?

    曹雪芹用人生最后十年著成的《红楼梦》,一直在强调生命应该找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司棋的方式就是“大家赚不成”,我要吃的鸡蛋吃不到,那么其它东西也不要再存在了,把所有不相干的都砸碎,这是司棋身上毁灭性的一部分。

    我一直在想,一个作家能够把鸡蛋贵不贵,枸杞芽卖多少钱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不断变成人生温暖且苍凉的记忆,是很了不起的。这些年,反复读《红楼梦》,除却故事本身潜藏的魅力之外,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曹雪芹用一种饱含悲悯的眼光来书写他生命中曾经存在过的每一个人,也慢慢让我懂得,对于那些与你有着不同道路、不同选择的人,无论你有多么不认同、多么讨厌,当你试着站在他的立场,寻着他生命的轨迹思考,会看到他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怎样的变故,了解到是一些什么样的事将他改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的家庭,他所接受的教育,都促使他后来的一切成为一种必然,对他的偏见或是憎恶,就会减少许多。而这样的理解,真正救赎的其实是自己,你可以用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现实中所有不尽如意的人与事,美好的部分沉淀在内心深处,变作滋养生命的土壤,丑陋的亦不必太过纠结。 

    曹雪芹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慈悲是真正的智慧,这大概就是《红楼梦》对后人的开示吧。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司棋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