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逢何必曾相识

(2016-02-10 19:08:57)
标签:

白居易

琵琶行

卖炭翁

感动

同情

分类: 随笔

    新年的时候,和朋友去听了一场音乐会。我对音乐其实是没什么特别喜好的,许多年来,一直停留在偶尔K歌的平庸状态。但坐在会场静下心来,听管弦和钢琴的合奏,小提琴的悠扬、大提琴的凝重,不同的声音在空气里流转,忽然觉得心灵澄澈了许多。

    回来后,女儿问我,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究竟音乐的哪个部分打动了我?我却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想起白居易《琵琶行》里的句子:“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短短几句,便将弹琵琶的女子指法、动作、节奏的快慢缓急和大弦小弦之间高音低音的变化,描写了出来。他用诗的方法,把音乐形容到如此精准的地步。

    有一段时间是很迷恋《琵琶行》的,特别是在中学学过他的《卖炭翁》之后。白居易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的写作理想是成为民间的代言人,他的文学创作里也有一种很殷切的期待。《卖炭翁》是说一个伐薪烧炭的老人,终日满面灰尘。见天降大雪,便带着烧好的炭进城去卖,没想到遇见两位宫使。“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直白地写出,官家在征收民间财物的时候,只用一块红绫就冲抵价值了。

    每次读到这里,都会有些小小的疑问。这《卖炭翁》是真的出自白居易之手吗?怎么不但找不到《长恨歌》里的深情款款,反而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哀?诗句没有任何华丽的修辞和典故,只是白描,却写得心里满是忧伤。其实这正是白居易一直在努力寻找的方向,他有意把自己作为革命的对象。文学上的反省,最难做到的不是批判别人,而是批判自己。白居易觉得自己过去写了那么美的诗,但好像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没有什么意义,他要深入民间,写一些老百姓都能听懂的诗。

   《琵琶行》是一个偶然事件。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做郡司马。他的朋友要离开了,他去送别。听闻舟中有夜弹琵琶声,好像是京城里流行的歌,就将那弹琵琶的歌妓请了过来。那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手指宛转,弹的是唐代盛世的《霓裳羽衣曲》。后来音乐慢了下来,时有时无,白居易便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曲终了,“四弦一声如裂帛”,好像撕开了布帛,“啪”的一个裂声,就停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整个世界里,只剩一汪碧水、一轮弯月。

    歌妓放下琵琶,讲起自己的故事。“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她也有过最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曾经那么红。但“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一年一年时光流转而去,慢慢地她老了,没有人再来听她唱歌了。她很落寞,觉得自己应该离开这个行业了。于是“老大嫁入商人妇”,但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常常外出做生意,留下她一个人。“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读到这里,心里升起一种莫名的悲伤,一个凭栏而望的妇人,每天都到江边眺望,希望他的丈夫早点回来,可是等到的总是一条空船,只在梦里哭红了眼睛。生命老去,繁华褪却,也许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品味这样的孤独和无奈吧。

    歌妓的忧郁感染到了白居易,他说:“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原本就是一个很容易令人产生悲伤的乐器,现在又听了这样的故事,他也很难过,于是他感叹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一直觉得这个句子很美,做官的白居易对一个老歌妓说,他们都是在人间落魄的人,在这样一个有江水、有月光的夜晚偶然相遇。见面何必一定要是旧相识,能够在茫茫人海中碰到,向对方倾谈生命中最美好、最深情的部分,从陌生到熟悉,只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生命的默契。

    白居易又讲到自己被贬谪后的种种经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在这种悲苦的境遇里生存,心情是很寂寥的,如今连朋友也要离开了。“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他希望她再弹一曲,他要写一首《琵琶行》。那个女子很感动,重新转弦,弦愈转愈急,好像将所有人生的凄凉,都揉进了音乐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所有在座的人都流下了眼泪,“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如果你问谁哭得最多,那就是江州司马白居易了。

    白居易的诗里,有一种很难不被感动的情愫。整首《琵琶行》,未见任何晦涩难懂的字,却看到了诗人的真性情。一个会为卖炭翁哀伤、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真挚爱情的白居易,也有着人世间最可贵的深情。他不是以布施者的身份去散播慈悲,而是深入到民间,听最真实的声音,这其实是对生命的关怀,是灵魂深处最高贵的品格。千百年来,我们仍然记得白居易,仍然会在读《琵琶行》、《长恨歌》和《卖炭翁》的时候深深地感动,生命最美的,永远都是那些未经粉饰,最单纯、最本质的部分。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相逢何必曾相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