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环画

(2015-12-25 07:17:33)
标签:

书摊儿

父亲

回忆

生命

传承

分类: 随笔

    大扫除的时候,女儿指着柜子深处一个硕大的纸箱问:“妈妈,那里面盛的是些什么?”我看着捆扎地整整齐齐的箱子,脑海中却模糊一片,只隐约记得那是几年前搬家时从母亲那里拿来的。

    打开一看,是整整一箱的连环画。

    记忆潮水般涌上心头。小时候,住西镇老城区。黄昏,日落后的群岚在夕光与彤云的交错中缓缓隐没。父亲骑单车载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每次经过云南路,都特别放慢了步子。路边许多租书的摊位,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简单搭起的木架子上,琳琅满目排着许多连环画。旁边几只马扎,书摊儿的主人,要么与街坊邻居下象棋,要么百无聊赖呆坐着看风景,好像赚不赚钱并没什么关系。

    我叫喊着从车座上跳下来,像一只游泳的小鱼,从人群的缝隙间轻而易举钻了过去,随手拿起一本,转身就走。那摊主便在身后大叫:“嗳,嗳,这谁家的孩子?”父亲总是在人群后面急忙回应:“我的,我的。师傅,多少钱?”于是,付钱走人,一本小小的连环画,被我据为已有。时间久了,与那摊主熟悉了起来,有新到的小人儿书,老远就喊。父亲心下了然,不扔下些许“银子”是轻易脱不了身的。

    那时候,我不过四五岁,些许认得了几个字,却已懂得什么叫做“一本正经”了。每次“拿”回好书,我就会安静地坐在板凳上,一页一页地翻看。尽管对里面讲了些什么一无所知,却也能根据画面猜得个大概。有时候看得尽兴,达到忘我的境界,父亲便很高兴,好像小小年纪喜欢读书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但仔细一瞧,连环画居然是倒着拿的,又徒然泄气。后来觉得应该为这些书烙上一点仅属于我个人的印迹,于是将每一本封面上都歪歪扭扭写上自己的名字。许多年后,父亲常调侃,我在童年时代已经对“签名”一事乐此不疲了。

    上了小学,喜欢画画,闲来无事又将连环画都涂上了色,很多故事也是在这种涂鸦中渐渐熟悉的,对小人书的喜爱也就愈发浓郁起来,一部白话《聊斋》,几乎是用这种方式读完的。九岁那年生日,小叔送了我一份礼物。包装纸一层一层打开,印入眼帘的居然是一套连环画《隋唐演义》。我如获珍宝,每看完一本,都小心翼翼将它一页页展平,再放到厚书下面压好。

    有一年,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向我借书。我原本就有些忐忑,想要拒绝却又耐不住父亲在一边直帮腔,那男孩也发誓说明天一早便来还。但几天过去了,他却没有一点动静,我便气哼哼跑去他家,谁知道他从枕头下面掏出书来还我。我随手一翻,气得直跳脚,每隔几页都被折起一角,封面还沾了两滴脏兮兮的油污。我的心痛得直颤抖,眼泪瞬间掉了下来,从此再不理他。父亲安慰我说,书原本就是用来分享的,虽然它只是一本连环画,若只据为己有,书也不会喜欢孤芳自赏的。

    看多了连环画,想要寻求更高层次的阅读方式。于是,书籍成了我的一生所爱。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其实我对文学的热爱,最早是从连环画开始的。那些绘于书页间图画,底部寥寥几笔的故事说明,却打开了一个小女孩稚嫩且充满无限幻想的心灵世界。

    中学时,更爱极了书香,常去利津路上的文化市场淘书。偶然遇见一位收旧书的商贩,聊起连环画,便提出高价收购我的收藏。那时候,五千块买两百多本连环画是一个不错的交易,我却义不容辞地拒绝了。那人不泄气,几次找我联络,我才知道,小时候不值钱的小东西,如今在收藏界却有着丰厚的利润。但这世上,总有一些人与事,是金钱不能够衡量的。我相信在未来的人生中,我会有许多个五千块,但童年时代的回忆,却是生命里的唯一。曾经几毛钱一本的小书里,蕴含着一种无以言表的深情。父亲对我的宠爱,我对父亲的依恋,是人生这长长的旅途中,无论什么都不能交换和代替的。

    许多年过去了,光阴如同连环画,一页页地翻了过去。如今,已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小人书,旧时租书的摊位也早已不见了踪影。每一次经过云南路,总会想起红旗电影院对面鳞次栉比的老屋。狭窄的弄巷深处,斑驳老旧的木门和百年前植下的老树,墙角苔痕深染,高树的枝叶庇荫了整整几代人。

    云南路几经改造,早已高楼林立,物是人非。我看着窗玻璃映出的自己的容颜,和窗外冬日里萧瑟的街景明灭掩映,眼神迷离,时空飘忽。仿佛只是刹那时光,我长大了,父亲也步入暮年。一说起连环画,父亲总是忍不住回想往事。那时候,我们并不富裕,父亲每月薪水少得可怜,却从不吝啬买书。多年以后,当我松开父亲的手,渐渐与那个苍老的背影有了距离,我才发现,小时候的快乐是那么简单,成长让我拥有了更多足够在世俗里摸爬滚打的技艺,却再也回不到过去。旧时光里小鸟依人的坦然与心安,竟成为落在心上的尘埃,轻轻一动,便热泪奔流。

    帘外雨潺潺,意兴阑珊。我轻拭每一本连环画,摆入书柜中。女儿侧脸问道:“妈妈,这些连环画可以借给我看看吗?”我看着她认真的表情,忍不住笑起来。当然可以,父亲早就说过,书是用来读的,若只将它们尘封在某个不轻易触碰的地方,便失了它存在的意义。多年以前,我和父亲将它们一本一本带回家,在时光的流转中变成一种属于我们共同的记忆,我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还会传承下去,就像生命一样,循环往复。有些人、有些事,是情愿一辈子相依相伴的。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连环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雁的世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