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掉进《红楼梦》里出不来了,再一次翻开这本巨著,好像之前读过的许多情节又有了新的领悟,原本并不怎么在意的细节,也忽然变得很有光彩。比如第三十一回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应该都对这一回印象很深。晴雯不小心跌断了扇骨,宝玉便叹气说:“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儿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这么顾前不顾后的?”晴雯一向做事都很利落,很少出错,且嚣张跋扈,听宝玉如此一说,立刻翻脸,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后来,宝玉对晴雯说,如果撕扇子能让你开心,你就撕也无所谓,他觉得“千金一笑”非常难得。
年少时读《红楼梦》是不怎么喜欢晴雯的,因为在她身上有一种与身份不符的霸气,特别是读到这一段,觉得她暴殄天物。“千金一笑”的典故很多人都不陌生,周幽王爱褒姒,因此甘愿耗重金吹拉弹唱、宫人歌舞,甚至命人撕棉帛取悦,她都不笑。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峰火戏诸候”。周幽王故意燃起狼烟,诸候以为京城告急,纷纷赶来,却见褒姒站在城楼上哈哈大笑。后来当战争真的爆发,烽火再燃的时候,大家以为仍是儿戏,按兵不动,西周由此而亡。
小时候听历史老师讲这个故事,觉得这样的女人很可怕,没用一兵一卒却倾覆了一个国家,不知那褒姒究竟是怎样“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只隐隐觉得那笑容应该很美。再读《红楼梦》,忽然发现《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曹公用的这个典故,是非常颠覆儒家正统的。我想那扇子若是交在袭人手上,她是一定不会撕的,因为袭人本身是很儒家的,崇尚理性,分寸拿捏地极好。但晴雯却是天生的老庄,在她身上有一种豁然与逍遥的气息,于是说撕就撕,畅快淋漓。儒家文化一直强调“忍”字的重要,老庄哲学则提倡活出自我的率性和自由,这其实是人生的一对矛盾。
但问题是,我们接受了儒家文化几千年的熏陶,思想上大都是袭人,却很少有晴雯那样的性情。从小师长便教导我们,哪些事不该做,哪些又是你一定要做的。现世中所有人追求的东西,不见得是你想要的,却是大家认为你应该要的。我们常常对孩子说,要好好学习,考第一名,将来上最好的大学,有份高薪水的工作,人生才有意义。大家都认为走这样一条路是对的,小时候我们也是被父母这样一再告诫和灌输的。但这真的是你想要走的路吗?为什么有人从小出众、长大后成为人上人,却一点也不快乐?为什么有人家财万贯,在金钱名利中摸爬滚打,最渴望的竟是放下一切,去山水间安身立命?因为外表的光鲜与华丽,并不是他们真正想拥有的。但这世上又有几个人都做到真的放空自己?老庄哲学中的活出自我的率性和自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想起中学时读白居易的《长恨歌》,觉得那唐明皇真是不可理喻,抢了儿子的老婆不算,还“从此君王不早朝”,好好的一个国家,搞得一塌糊涂。纵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也难掩他的罪孽。可如今再读,竟也渐生怜悯。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李隆基不早朝,认为不值得的,始终是外人的眼光。很喜欢台湾作家蒋勋先生讲过的一段话,他说《长恨歌》之所以每一次读都会感动,是因为自己心里面也有不想早期的基因。这个基因在《红楼梦》晴雯撕扇里就忽然跑出来了,“千金难买一笑”是古人的教训,可是它会变成你在现世当中的内心冲突,它其实展现的是一种细微的、不被轻易察觉的人性。
年少时读《红楼梦》,一直觉得宝玉很滥情,一见到漂亮女孩就失了性情,要么盯着黛玉发呆,要么又看宝钗看直了眼,一会儿帮丫头麝月梳头,一会儿又屁颠屁颠跑去讨好晴雯。如今想来,这也是在用儒家的礼教观念来衡量人性。《红楼梦》中的宝玉不过是一个只有十三、四岁的小男孩,他对人对事用情至深,这是他的真性情。假若跳出礼教再读文本中的这些细节描写,便会觉得这种“情”,其实很难得。现世里之所以常常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远,就是因为少了这样的真情。宝玉或者说曹雪芹的世界里,无论小姐还是丫头,首先她是一个人,用平视的角度去看待别的生命,也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也正是当下极度功利的社会最欠缺的。
再读《红楼梦》已不是那种虔诚地全篇通读,只将那书置于床头,随手一翻,翻到哪里便顺势而读,因为情节已经熟悉地不得了。渐渐发现《红楼梦》像一汪深洋,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感受。小时候纠结曹雪芹究竟比较喜欢袭人还是晴雯?在这两个女性身上,闪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美丽与悲哀。如今却觉得,这并不重要。作者可能也没有答案,因为人性本身就混杂着许多不完美。
这些年对学术界中红学的探究与考证愈来愈没了兴趣,《红楼梦》本身是一部小说,因此更希望用文学的眼光去看待作者的“十年辛苦不寻常”,而不是一字一句寻找文字背后的故事,这大概也是曹公“真事隐,假语存”的真正意义吧。他用一种近似于谦卑的笔法来书写这些青春飞扬的生命,人最大的谦卑莫过于能够认识到身边所有的人,你其实都无从判断,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每个人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文学创作最大的领悟就是彻底的谦卑,它意味着你看到一个生命,虽然不能理解,甚至并不认同,可是你却明白和尊重他的生活方式。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