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稻香村

(2015-11-23 08:29:22)
标签:

北京

父亲

回忆

糕点

老铺

分类: 随笔

    第一次吃稻香村的糕点,我不过四、五岁,额发初覆,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父亲去北京出差,带回来满满一盒。那时候,北京上海的东西都很有人气,金贵得很,我便对那甜甜腻腻之物视若珍宝。没多久,所有的人都知道父亲曾去过北京了。

    我从此对稻香村里的美味耳熟能详。酥脆金黄的芒果酥、松软细腻的绿豆糕,洒了椒盐的牛舌饼,混合着芝麻烘烤过的香味,一口下去,咸咸的滋味在舌上萦绕不散。我也因此了解,这间始创于光绪年间的百年老店,历经时光的流转,已不单单是飘着糯糯香味的糕点店铺,而是一部岁月更迭、朝代变迁的中国近代史。

    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对那香甜的滋味也是格外眷恋的,舍不得吃,留给了我。于是,每次去北京,都会特别跑去稻香村,买上一盒,千里迢迢地带回来。那次进京,正逢中秋,没有月亮。窗外雨气浸浸,远处一廓山起起伏伏,比湿淋淋的夜空还要深一色。我急着赶回家的列车,匆匆忙忙进了鼓楼分店。店里一身素净的老师傅戴着白色高帽,短围裙上溅了几点小小的油渍。见我一身氤氲水气,便扬着京腔问我从哪儿来。“青岛”二字脱口而出,他便赞叹道:“那可是个好地方。”我心下喜悦,忍不住挑挑拣拣多买了两样。又问去西站怎么走,他便移至门口,指着雨夜中的迷蒙雾气,讲了个清楚明白。夜雨纷纷,茫茫水汽中开着大片大片的绣花球。一边年轻的伙计微笑着装裹,一双手轻盈麻利,细细的麻绳打着“十”字型的结,旧时的暗色油纸晕着淡淡的渍。我暗想,都说北京人孤冷清高,其实也是古道热肠嘛。

    回了家,将糕点置于桌上,想到父亲吃那香甜的椰丝球和鲜肉月饼,满脸皱纹一定挤做一团,心里洋溢着淡淡的愉悦。谁知道,父亲一眼看见贴在大红纸盒上的标签,一盒糕点竟值百余元,当下便说:“买这些做什么?我又不爱吃!”又责备我乱花钱,不过是些月饼点心,何必非赶去那北京城尝鲜?我却知道,父亲还是心下不忍,觉得我赚来每一分钱都是不易,却为他白白浪费。我却不能苟同,年轻时父亲孤单远行,走到哪里都不忘年幼的我,付出的每一份情从不算计值不值得,如今我这区区花费,与他曾经的舐犊情深相比,道理不是如出一辙吗?父亲听闻,不再言语,眉头松了开,心里的欢喜也慢慢在脸上展露。

    后来又到北京办理赴美签证,来去匆匆,满打满算只待了十几个小时。从大使馆走出来,清澈冬阳,流水一般透过高树光秃秃的枝条蜿蜒而下。路上车水马龙,行人瑟缩着身体一路向前,北京的冬天冰凉彻骨。我问路边裹着厚厚冬衣的环卫工人,附近可有稻香村的专卖,她便拉了拉衣领,唇齿之间一股暖流混合着清冽寒露,伸手一指,原来不远处的超市里刚好就有。我一阵欢喜,急忙道谢,跑去那细细长长的柜台前精挑细选,两盒糕点拎在手上,奔赴即将开动的列车。窗外,熙熙攘攘的城市渐行渐远,阳光漫漫,古都难得的碧空中浮云之影缓缓移动,风也没那么凛冽了。抬头看置物架上那两只静默安然的小纸盒,方觉这一日光景不曾虚度。

    后来,再鲜去北京。反倒老公常去出差,一路风尘,总不忘忙里偷闲跑去买稻香村。回来的路上,同行的朋友时常取笑,跑来这硕大的北京城,带回去的居然就是些零零散散的小点心。想来老公也有些许无奈,老婆大人的叮嘱交待,恐怕也不好推辞吧。

    不久之后,我家楼下新开了一间西点屋,女儿大赞味道甘美纯正,我经不住一再推荐,买了柔软酥脆的糕点一尝,与那老北京的稻香村相比,果然有过之而无不及。老公便调侃道:“以后去北京再不必买稻香村了。”我却知道,再到北京,我仍会寻那皇皇百年的老铺,因为吃的是稻香村,留恋的却是一段难舍的往昔。年轻时坐在木桌对面看我大快朵颐的父亲,还停留在多年以前的记忆里不曾移动,我却随着时光的辗转奔流,心甘情愿做那时间的旅人。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稻香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初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