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你也听说

(2015-09-30 07:39:26)
标签:

日本

京都

二条城

幕府时代

德川

分类: 游记

    听说我打算牺牲宝贵的购物时间,跑去离东京三百公里之外的古城京都,一路同行的朋友笑着问:“是恋慕京都有名的金阁寺吧?到了日本,不去看看水上金阁,总是有些遗憾。”我答曰:“非也!”名满天下的金阁寺纵然是必到之地,但整座京都,千年老城,古迹随处皆是,令我心动的却不是金阁。

    公车在二条城前缓缓停驻,窗外阳光漫漫,游人向着同一方向缓步而去。一路同行的老外,金发碧眼,白皙的脸晒得通红一片,脖颈下露出一圈日晒后衣领留下的印。印象中,二条城应该是一片巍峨雄伟的建筑,红顶琉璃,金黄瓦片,飞檐底下坠着长长璎珞,门口两只神兽目光炯炯。但真的到了二条城外,我才发现,想像中的是中国明清二朝之后的建筑,与这模仿千年之前盛唐时的屋舍庭园没什么关系。唐门黑底金雕,涅槃的凤凰斑斓的花,屋檐和封檐板上嵌有纯金箔片,能工巧匠的精致与创意皆悬于高阁之上,明艳金黄与深色建筑木材相互映衬,显现出当年德川将军的富有和府邸的华贵。斑驳木门上染着岁月更迭之后的痕迹,人类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停驻在这里不曾移动。

    二条城又名二条御所,是幕府将军在京都的行辕,建于公元1603年,是江户幕府的权力象征。见证了德川家的荣枯兴衰,是日本历史朝代的移转之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晨,游人不多,二条城里静静的。踢踢踏踏走马观花,长长的护城河,青柳垂垂,河边沙石土路不见丝毫粉饰,外墙偶见低矮窄门,清一色木制,相传是古代运送兵器、粮食的甬道。至正堂,脱下鞋子,一双赤足与几百年前的木地板紧紧相依,对历史的仰慕和敬佩忽然涌上心底。随着稀疏人流一路向前,每走一步,脚下都传出似黄莺宛转鸣叫般的响声,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鹂鸣地板”。旧时幕府将军为抵御刺客侵袭,特别修建了这样的木道,脚步声轻叩木板一路延伸,刺客未至将军寝室,四方武士已剑拔弩张准备就绪,瓮中捉鳖的好戏旋即上演。旁边的纸制拉门,至今还保留着简易摆设,轻轻一动,窗外寂寂阳光迎头洒落。

    厢房里空荡荡的,绘于墙壁之上的版画却令人嘘唏喟叹。金箔之上,苍翠的云松、修长的丹顶鹤、先人勇猛狩猎图,还有四方静雅水色,保存了日本桃山时代的绘画艺术,据说其中有一幅,画得还是盛唐时的杭州西湖。我边走边看,寻寻觅觅想要找到古代倭人眼中我邦的大好河山,南国缱绻美景不曾入眼,一转头却被廊下的扶疏花木吸引了目光。低矮屋檐触手可及,青瓦白墙映着园中曳曳樱树。想到古时候春天落樱缤纷,那权倾一时的德川将军,孤单一人立在这里,粉白花瓣扑簌簌拂满肩头,一张脸威严中是不是也会泛起片刻柔情?若正逢静寂黄昏,一场蒙蒙烟雨不期而至,夕光与彤云悉数隐却,湖上波光暗自收敛,却蓦地望见对面走过着和服、趿木屐、鬓发半卷的少女,廊下细碎雨丝宛若迎风翩然的珠帘,会不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想得多了,心下暗笑,感叹自己该执笔去编偶像剧。将军虽富贵荣耀,掌握生杀大权,却不见得真的快乐。就好像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不断更迭演变的帝王,后宫三千佳丽,受万人朝拜景仰,真正感到幸福愉悦的却没有几人。生在帝王家,自呱呱坠地便肩负历史的使命,趋炎附势之人俯拾皆是,夜阑人静时,想要找一个人倾吐心事都不是易事。国家富庶昌盛尚千头万缕,遇上风雨飘摇、外族入侵,金戈铁马,沙场点兵,表面隐忍坚定,心中也难免惴惴不安,不是人人都受得住如此考验,耐得了如此寂寞。由此而知,还是平凡更好,女娲补天的巨石自然天降大任,但这大千世界若少了渺小沙粒随波逐流,又怎能算做圆满?

    走出正堂,屋后一片广阔的二之丸庭园。一汪清澈湖水静静迎着阳光,流水淙淙,化成小溪潺潺而过。水池沿岸湖石形态各异,绿色植物高低错落,青葱松林一望无际。想起曾经几度到访的姑苏老城,一众庭园的建筑、摆设与此地相似,后来才知道,这二之丸庭园的设计者是日本江户时代有名的大名小崛远州,受我国明代文化影响至深,创意中带着深深的中国印迹也就没什么稀奇。只是,粗壮老树下立着的两只青色钓钟,又一次唤起明媚记忆,那年去台湾旅行,西门町人潮涌动的夜市,吃过的甜点美食钓钟烧还恍如昨日,舌上滋味无端端涌来,不禁感叹,台湾旧时作为日本的殖民地,五十年漫漫光阴,果真受日本文化影响至深。

    我坐在屋后高高的廊檐底下小憩,阳光在木建筑后渐渐隐没,背后的厢房上着老旧门板,玄关处木条搭起的楼梯盘旋而上。旁边花丛里叫不上名字的小花开得正绚,轻风一过,送来缕缕清香。我望着远处穹顶之下的流线形建筑,心里涌动着一股异样的情绪,都说日本的古代文化与中国一脉相承,但仔细回味又有些不同。古老建筑虽谈不上雄伟,却很细腻,大到屋舍建构,小到粉妆玉砌,每一种看似不经意的装饰,都浸渍着匠人的精致内心。日本是一个很会学习的民族,只求精华,绝不容半点糟粕,且又在时光的流转与岁月的变迁中,揉进了特属于这个民族的韧性和对美的追求,将历史完好地保存下来,这种小家碧玉式的记忆,好像更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和推敲。

    走出二条城,日光愈发骄横,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来时同一车厢的那队外国游人,仍是一路相随,晃晃悠悠,高谈阔论。我无意偷听他们的言谈,怎奈那不拘小节英文却在空气中飘飘然入了我的耳际。那人多半恋慕东土文化已久,讲起古迹文明,如数家珍。其中提到那年去过北京,看过雄伟壮丽的故宫太和殿,虽都是千年古都、皇宫御苑, 京都二条城气势上却不能够同日而语。我心里一阵得意,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乡之城,听到来自异域的旅人如此夸耀,不免施施然自喜。

    公车在正午寂寥的马路上奔驰,京都古老的民居又一次映入眼底,平安神宫的琉璃屋顶一闪而过,红色垂英正迎风招展。我向身后的公路望去,二条城在视野中渐渐远去,一段注释着历史华丽与斑驳的往昔,也在古韵悠长的京都慢慢远去。如果你也听说,大概也会对这里有些恋慕,历史不会转身,时光正载着我们一路向前。

 

微信公众号:jyyx0714

 

如果你也听说

如果你也听说

如果你也听说

如果你也听说

如果你也听说

如果你也听说

如果你也听说

如果你也听说

如果你也听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京都 京都
后一篇:人生的舞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