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钟晓阳始于几年前读的一本叫做《停车暂借问》的书,故事波澜不惊,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张爱玲的味道。读着读着,又好像比张爱玲多了些温暖少了点尖刻,像一盏幽香的绿茶,清而不淡,回味起来还带着丝丝甘甜。
因此,当她的散文集《春在绿芜中》在大陆出版之后,收入囊中便不在话下。钟晓阳说:“绿芜,原指蔓生的乱草,但在春回大地之时,荒圃废园,也自有烂漫春光。这本书所记的,正是春天在我生命中的暂留之事。”寥寥几笔,道出了写作的初衷,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知道,春天里一些什么样的人与事有幸成为她书写的对象。只翻开书的第一页,我便恍然,作家张大春在为其作的序中写道:“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因为我们从来追不上已经失去的青春。”原来,那些在她生命中停留过的,都是与青春年少有关的事。
开篇的《祝福》中,不过千字的文章里,钟晓阳记述了少年时与挚友的往事。看起来一点也不华丽的文字,却透着一种淡淡的伤。离别时,她写道:“虽然我们还会忙碌地生活,还会人隔两地,但若能同时感受到冬天夜里霏霏的细雨,春天午后懒洋洋的阳光,不就很够吗?”我突然被这样一句话深深地打动。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中的朋友,即使不常见面,却总有那么一个人,在你悲伤低落的时候,送上一句问候,像一杯热咖啡,温度刚刚好暖在了心上。
而到了《大表哥》,同样写的是“离别”,文字却明显不同。月台上,即将远行的晓阳一眼望见了人群中前来送别的大表哥,“玻璃落下一半,铝框恰恰遮住他的头,剩下白衣灰裤,他大概也看不见我的头,只见他膝盖一屈,昴首笑笑地睨我,挥挥手,都是小动作,我笑了,笑他唐突。”她与大表哥的默契,就在这样一些“小动作”中体现地淋漓尽致。这世上,总有一些别样的情感,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无需多言,只彼此明了。晓阳的文字,淡淡的,道出了离别时的眷恋与不舍。
钟晓阳说,写作无非都是感情用事,我极为认同。人生在世,总离不开一个“情”字。她对老师、阿姨、姐姐,甚至是只有一面之缘的朋友,孺慕之情都澎湃不已。就好像她在自序中写道的:“太阳底下事事新鲜,样样可恋。与自身恋,与师友恋,与万物恋。学校家庭,师友至亲,无非缱绻。”晶玉姨悲凉无奈的人生,善良温顺、面对爱情却勇往直前的姐姐,还有爱唱歌跳舞、轻盈似一枝花的妈妈,和女儿相约去看电影、演唱会,亦母亦友。钟晓阳笔下,对每一个人都很用情,我想,能够如此妙笔生花的人,一定饱含着对生命的感激,掩藏着深挚的内涵,将每一段人生,都书写得如此荡气回肠。
最喜欢《月亮像一根眼睫毛》,晓阳跑去台湾会她的朋友。“三毛给我席地弄了一窝被,我便蜷在里头一张张揭她和荷西的照片,听她们讲一些鬼气森森的话。照片却是明亮的沙漠、光洁的天空、健康的荷西……”多年之后,晓阳再次赴台,当年的一帮朋友都在,却唯独少了三毛。不知道此时她的心情又该如何诠释,人生的相聚与别离,原本就是这般无常。只是仍旧为钟晓阳的好文笔而嘘唏感叹,“外面水天过分计较,清清楚楚地划分界域,整条地平线玲珑剔透镶上去的一般,海是滚边水绸裙,婉婉盈盈唱着千古霓裳羽衣曲”,汪洋大海在她笔下也是如此饱含诗意。
合上书页,一个个带着鲜明符号的小人物慢慢地在我眼前涌动,每个人身上都掩藏着一种属于那个时代的寂寞。而这些人、那些事,果真都是与她的生命相交融的,需要时间慢慢咀嚼。我想,这样一种淡淡的孤独,也是钟晓阳最具魅力的地方,就像她在《细说》中写的:“他幽幽影影立于中央,外面遍天遍地都是地老天荒。我瞪视着眼前雪白的习作纸,身体内一股汩汩的寒冷,脑髓冰凉如折叠的刀锋。我们是多么孤独。”
微信公众号:jyyx0714
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