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拉盛的特色超市

(2015-01-21 09:02:39)
标签:

美国

韩国人

香港超市

青岛品牌

廉仓式

分类: 随笔

    到美国后的第二天,和朋友结伴外出。在长长的缅街上行走,被满大街的华人超市映得眼花缭乱。熟悉的汉字招牌,只有华人才会烹制的蔬菜海鲜,除了收的是美金之外,其他与国内并没什么不同。我终于相信,法拉盛果真是第二个中国城。

渐渐地,对法拉盛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都是华人超市,但它们彼此之间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快到北方大道的香港超市,更具有地方特色,偏重于广东人的口味,在这里,连收银员都习惯讲粤语。朋友说,香港超市的创始人是明星叶玉卿的老公胡兆明。我们也忍不住八卦一番,大呼叶玉卿有旺夫相,嫁入胡家后,他们的产业从原本只在曼哈顿有一间店面拓展到现在的13家,遍布美国东西两岸。只是,香港超市高高在上的商品价格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随便买几样,一百美金便消费完毕。

离我们住处不远的好运来超市,则平易近人了许多,也是我们常常光顾的地方。店面不算太大,商品却一应俱全。卖海鲜的师傅,踩着雨靴、系着长长的油布围裙,标准的国语听不出来他们来自国内的哪个城市。干起活儿来却毫不含糊,一只新鲜肥硕的大龙虾,三下五除二便砍成了几段。

Parson大街附近的韩国超市,是我到美国后不久发现的。有一次偶然路过那里,看到超市外面的货架上摆放了许多带着精致包装的水果,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新鲜的瓜果,都是住在附近的韩国人亲手种植的。超市的入口处,搁置着各种各样辣味十足的韩国泡菜。就连背景音乐,也是当下最流行的韩剧主题曲。最让人赏心悦目的还是收银员,就算是“大嫂”级别的,也化着淡淡的妆容,笑容可掬地用韩语向顾客问好。有机的红薯是我和朋友的最爱,每次拎回一大袋,放在烤箱里一热,没多久,便香飘四溢了。

凯辛那大街上的那间Food Plus超市特点更加鲜明。在这里,几乎找不到华人常用的东西,取而代之则是西餐中必不可少的果汁、酱料,还有意大利通心粉和新鲜出炉的披萨,就连蔬菜水果也有许多叫不上名字,不知道被“老外”一番摆弄之后,它们会变成怎样可口的饭菜。

最能满足购物欲望的,还是罗斯福大街尽头的BJS和Queens Center的Costco这两间超市。它们都有着硕大的卖场、海量的商品和络绎不绝的人流。尽管都是会员制,但相比BJS每次入场要出示会员卡,Costco的“审查”似乎严格了许多,收银员会认真地比对顾客和会员卡上的照片。即使如此,超市超低的价格还是让人欲罢不能。有一次,我和朋友在商场里闲逛,远远地看见一个摞着层层商品的购物车在慢慢移动,我们惊讶“老美”的高科技,已经研发出这种自动购物车,才发现,原来车子后面还有一位老者在推,走走停停,正踌躇着不知该如何是好。在美国,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通常一次采购可以应付一周的生活用品,BJS和Costco这样廉价仓储式的超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后者出售的国际著名品牌和葡萄酒,则时常给顾客带来惊喜。偶然在BJS看见的海尔空调和青岛啤酒,还是让我有一点小小的骄傲,从青岛走出国门的两大品牌,在美国也有着不小的人气。

我慢慢发现,纽约的法拉盛更像一个硕大的拼盘,这里虽是华人的“天下”,但也汇聚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种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法拉盛也就变得丰富多彩。逛超市看起来好像是无所事事,我却在这样的悠然自得中看见了真实的美国。在这里生活的人,也都是芸芸众生中平凡而渺小的个体,过着平静的生活,谱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而我,虽是孤独的“纽约客”,但也和他们一样,义无反顾地走人生这长长的旅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纽约的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