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人在纽约

(2014-05-27 09:37:32)
标签:

绿卡

梦想

打拼

奋斗

祝福

文化

分类: 随笔

       转眼之间,来美国已近三个月了。在纽约遇见许多萍水相逢的人,无论是公车上擦身而过的中国人,还是金发碧眼的“老外”,每一次都忍不住有点小小的感动,好像身处异乡,这样的“遇见”,也是前世修来的缘。

       第一次在缅街的“四海居”用餐时,招待我们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儿,听到我与朋友们的对话,他便兴冲冲的地问:“青岛人?”我点头,他立刻换成了地道的青岛话,开心地说:“我也是,老乡啊!”于是,就好像忽然有了一种归属感,觉得我不是坐在纽约法拉盛一间小小的中式餐厅,而是回到了大洋那边亲切的故乡。

       也许是因为都是“青岛人”,他对我们的招呼格外用心,时常走过来问问有什么需要,偶尔也利用休闲的时间聊聊家常。他说他原来住在台东附近,是两年前孤单一人到美国的,来的时候,只有一个皮箱、一本护照和少得可怜的美金。多年前的一位老邻居去机场迎接他,为他介绍了这份工作。初到美国,没有身份,黑了整整两年,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才申请了政治庇护,拿到绿卡的希望似乎近在眼前了。我看着他忙碌的背影,不断在桌子狭窄的缝隙间穿行,一会端盘子上菜,一会又收拾一桌子残羹冷炙,不知为什么,竟感慨万千。每一个来美国打拼的中国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梦想,在异国他乡,它或许璀璨、或许暗淡,但却支撑着一个人的信念。

       慢慢习惯了在美国的生活,听说居住在法拉盛的青岛人不在少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再也没有那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直到复活节那天的午后,我们去教堂观受洗礼,又遇见了另外一位青岛人。

       说起来也有点意思,那天去教会的新面孔很多,传教士便让我们一个个自我介绍。轮到我了,我便说我来自青岛。等到受洗礼结束后,有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妇女竟跑来找我,开心地问道:“你是青岛人?我也是啊!”我听她讲着熟悉的乡音,看着她眼睛里闪烁的光芒,一种异乡遇知音的感觉忽然涌了上来。我们愉快地交谈了很久,有关家乡的种种话题源源不断。她来美国也有一段时间了,最近准备申请绿卡,忙着找律师。礼拜结束后,又在教堂外的公车站遇见她,听说她也住在缅街,与我只是咫尺之遥,忽然就很想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身边有一大帮来自青岛的朋友,常年在繁华的曼哈顿画漫画。每天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涌入曼哈顿,他们的工作也常常要持续十几个小时。很多时候,当我在深夜打去电话,他们都还驻足在某一条大街上,披星戴月、风雨无阻。有一次,去曼哈顿游玩,顺便看了看他们的“露天工作室”。大街上随意摆放着几把椅子和招揽游客的画板,有生意就赶紧工作,没生意时聚在一起闲聊或是去附近的健身房锻炼锻炼身体,日子一天天就这样静静地流走。他们当中,有的已拿到了美国国籍,有的还在为绿卡打拼,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或喜或忧的故事,曼哈顿纯净的天空下,勤劳的青岛人,都在顽强又坚韧地活着。

       不知道还有多少形形色色的青岛人生活在纽约,从事着什么的工作,我想无论怎样,从地球那边义无反顾地来到另一个国度,他们都预先储备了承担苦难的勇气。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坎坷或是坦途,走一走才会知道。

       美国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都是一个陌生的国家,大洋彼岸的风景,有人说是天堂,也有人说是地狱。当我千里迢迢地赶到这里,冷眼看人生的欢喜与悲伤,我才真的有了深切的体会。美国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家,这里有澄澈湛蓝的天空,有清新爽然的空气,有不吃激素长大的猪和不喂避孕药的鱼,但也同样有着残酷又冷漠的现实。纽约不仅只有霓虹闪耀的曼哈顿,也有太多太多看不见、摸不着的阴冷角落,在贫民区,斗殴、吸毒、艾滋病,同样没什么稀奇。天堂还是地狱,不是某一个人来划分或是界定的。来这里定居的中国人,当然有富得流油的有钱人,但也有为了身份和生计而不断辛劳的人。在我看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贯穿整个人生的快乐。

       我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我会不会也加入这样一个小小的团体,一个美丽的梦想,一段为此而努力拼博的人生?写这些的时候,眼前不断晃动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我只想说,祝福那些在纽约不断奋斗的青岛人,祝福那些为了实现梦想而坚守信念的中国人。

青岛人在纽约
晨光中的曼哈顿
青岛人在纽约

青岛人在纽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