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古朴的华盛顿,已是朗朗的午后。阳光透过厚厚的玻璃窗投映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旅途中,一如既往的睡意又一次席卷而来,朦胧之间,车子开动了。下一个目的地巴尔的摩,在春天妩媚的色彩中,离我们越来越近。
来美国之前,真的是孤陋寡闻,对于巴尔的摩这个海港小镇竟一无所知。一个小时后,当车子停驻在一片静静的海洋面前,我才像猛得被惊醒了一样。长长的海岸线,蔚蓝一片,好像一幅天然的水彩画,在我的面前慢慢地铺展开来。
与华盛顿只相距六十公里的巴尔的摩,是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它命名于旧时马里兰地区的封地所有者巴尔的摩男爵,也是美国西海岸重要的海港城市。与我邻坐的陈先生,是二十几年前由福建赴美的华侨,他说马里兰州黑人比较多,一入了夜,酒吧里都是高谈阔论的黑人,假若一个人孤身走在夜晚迷离的街巷间,忍不住会有些小小的胆怯。整个巴尔的摩,最美丽的风景就是我们当下身处的内港海岸。
我迫不及待地走下车来,站在海边高高的围栏边上,凭海临风。四月的巴尔的摩小镇,天空澄澈、海水正蓝,已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向远处眺望,几艘巨轮静静地停泊在港湾中。岸边的码头上,一排排白色的帆船,随波荡漾,星星点点的,像天上飘荡的浮云。我迎着徐徐而来的海风,沐浴着午后温暖和煦的阳光,突然觉得我不是站在北大西洋岸边一个美丽优雅的海港小镇,而是好像在奥帆基地的情人坝上听海浪澎湃的声音、看缓缓坠落的夕阳。同样带着咸咸味道的海风、深情款款的碧海白帆,我好像坐上了多拉A梦的时光机,一下子回到了阔别以久的家乡。
我沿着长长的海岸线慢慢地行走,海风扑面而来,吹拂着我的脸庞。迎面而过的“老外”,早已换上了短裤T恤,与我擦肩而过的时候,常常报以友好的微笑。没走多远,就被岸边停泊的一条大船深深吸引住了。船体是木制结构,高高的桅杆拉着收起的帆布,挂在船舱外小小的渔灯,苍桑斑驳的痕迹,带着一种时光荏苒的味道。戴着牛仔帽、穿着迷彩马甲的老船夫不知在忙些什么,长长的马靴踩得甲板咚咚乱响。我望着蓝天下这样一幅古老的画面,不知为何竟生出一股异样的感觉,暗自思忖,这该不会是几个世纪前,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飘洋过海,远道而来所乘坐的那艘大船吧?只是,我又忍不住感到好笑,假若真的有那么一艘极具历史意义的船,它也该沉睡在某一个硕大的博物馆中,而不是在这静静的海港中逍遥自在、安享天年吧。
走得累了,我坐在岸边的长椅上,看对面灿亮的海洋和追逐嬉戏的小孩子们。身后躺在草坪上的一对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儿子躲在爸爸厚厚的臂弯里,仰着头,望着天上飘渺的云朵指指点点,时常乐得哈哈大笑。我突然就想起了小时候,我也曾和父亲这样自由自在地躺在绿草茵茵的公园里,一边看天空中变幻莫测的白云,一边享受一个单纯又美好的午后。那时候,父亲还年轻,我小鸟依人般地靠着他,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睡在了他的臂弯里。醒来时,才发现父亲正驼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那宽阔厚实的背,像一艘坚实的大船,摇曳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想到这里,就好想念家乡、想念地球那一边,瘦削苍老却始终对我念念不忘的父亲。
导游小郭在对面向我招手,终于到了要离开巴尔的摩的时候了。我好像还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一半是眼前深遂湛蓝的海洋,一半是多年前同样光彩绚丽的回忆。静静的海港,像一部未完成的童话,停驻在我的脑海深处。当车子再一次缓缓开动,透过车窗再深情地看一眼,那与蓝天白云为伴、和碧海白帆相依的海边小镇,在夕阳中仍旧静谧安然,突然就为这样一次萍水相逢的遇见而感到庆幸。
返回纽约的时候,已是夜幕低垂,万家灯火又一次点燃了整个城市。皎洁的月,透过树影映了进来,投下一段影影绰绰的床前明月光。女儿早已疲惫地睡去,我却仍是辗转难眠。在美国行走的这些天,竟像电影中长长的胶片一幕幕地涌上眼底。细雨中,优雅恬静的普林斯顿小镇、沉睡在历史深处古朴老旧的费城、政治与艺术气息混搭的华盛顿,还有那傍海而驻宛若世外桃源的巴尔的摩海港,都在我的心里慢慢汇聚成一种宁静淡泊的记忆,每每回味,都是那么甘甜宜人。不知道在未来行走美国的旅程中还会遇见怎样欲罢不能的风景,我只是隐隐地多了那么一份期待,期待人生中随处可在的惊喜,期待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日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