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味英语班

(2014-05-11 06:07:49)
标签:

教堂

传教士

优格丽丽

唱歌

文化

分类: 随笔

    女儿回国以后,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美国,日子忽然变得有些了无生趣。听说教会开设了英文班,突然来了兴趣,伴着午后明媚的阳光,我又踏上了一段崭新的“求学”之路。

    说起来真的有些汗颜,十几年前的我,和许多刚刚走出校园的青年一样朝气蓬勃,英语作为我们必学的科目也还算不赖。经历了工作、结婚、生子之后,才忽然发现,英文在生活中竟没了用武之地,当年所学,在岁月的打磨中慢慢还给了老师。直到来美国之后,才好像梦中人被猛得惊醒,英文不过关真的是寸步难行。

    第一次去英文班的那天,还是有些莫名的紧张。不知道美国的学习方式是不是也如国内一般繁琐又无趣。直到真的坐在教堂明亮的小教室里,才觉得心好像蓦地沉静了下来。走进来的两位“老师”,都是典型的美国人,自我介绍她们一个叫做“丁姐妹”,一个叫“李姐妹”。我还是为这样的称呼感到有些好笑,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她们都是教会的传教士,当我们的英文老师,算是“第二职业”。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丁姐妹和李姐妹的中文都很不错,不但会说,而且有些中文笔划都写得很标准,让我更加惊讶的是,她们仅仅从九个星期前才开始学习中文。我不禁又一次感到无地自容,九个星期就可以如此这般,而我却将十几年的所学扔在了脑后,也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每一堂英文课开始之前,都有一段简短的祷告,李姐妹会真诚地对上帝说,感谢天父给了我们这个学习英文和中文的机会。我虽没有这样的信仰,但看到她们如此虔诚,也忍不住跟着学习了起来。每节课通常会分为两部分,丁姐妹引导我们聊聊喜欢做的事、去过的地方,或是家人、朋友等各种各样的话题,李姐妹就重点讲讲美式英语的发音。我突然发现,美式英语和我们所学的传统英文有很大的不同,卷舌音比比皆是,也难怪很多外国人听不懂中国人讲的英文。

    每堂课结束之前,我们都会做一些小游戏,游戏中将肢体动作和到刚刚所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一种巩固和加强记忆的方法。而这样的小游戏,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大家的情绪,老老少少的学生们竟玩得像小孩子一样愉快,一个多小时的课堂时间,就在轻松与欢笑中飞逝而过。

    有一次,在下课后,丁姐妹居然拿出来一个名叫优格丽丽的乐器要为我们唱一首歌。那乐器看起来像吉它,但尺寸又比吉它小了很多,丁姐妹抱在胸前边弹边唱,琅琅动听的歌声瞬间在整个教堂里弥漫起来。夕阳透过厚厚的玻璃窗投映在她的脸上,留下一圈淡淡的光晕。我被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想,不知道在她们的心里,是不是也有烦恼和忧愁,但我却只看到了她们纯真的微笑和对生活的赞美。那纯净的心灵,像她们澄澈湛蓝的眼睛一样美好。

    于是,每周三节的英文课成了我在美国生活的一部分。午后的时光总是那么趣味十足又意犹未尽。我终于明白,在中国为什么英文永远只是一门学科而不是一种语言;小孩子为什么上四十分钟的课也嫌多。教条、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泯灭了语言本该有的艺术和乐趣。回想起在美国的英文班,语法、句式永远都不是主角。她们更注重的是交流,是张开嘴巴表达心里的想法,即使单词用得不对、时态统统都是现在进行时。我一直在想,人类在发明语言之前,原始的交流方式不就是肢体吗?是我们将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得那么复杂。

    每次结束了英文课,在教堂外的公车站等车,都会听到一阵悠扬的钟声,叮叮当当,好似沁入心田的天籁之音。转过头,夕阳中古香古色的教堂正沐浴着一片盎然的春色,突然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不知道这样愉快的时光还会持续多久,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会慢慢变成一段甘甜的记忆。只是无论怎样,我都极为珍惜,珍惜度过的每一堂英文课,珍惜在美国萍水相逢的每一个人。

趣味英语班

趣味英语班

趣味英语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烟雨费城
后一篇:岁月的另一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