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费城的记忆,许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1776年,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布脱离大不列颠王国,7月4日从此成为美国的独立纪念日。费城也因为这段坎坷又辉煌的经历,而被永远载入了史册。
从纽约去费城的那天,春雨连绵不绝。过了漂亮的普林斯顿小镇,宽阔的高速公路上一度飘起了白雪。我望着车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不敢相信,四月初的美国,竟然还是这样不解风情,任冰雪在春天里任意飘零。到达费城的时候,已近正午。如果说遇见普林斯顿小镇,还有些意外和惊喜,那么与费城的相约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许多。大巴车一进入狭窄的街道,市政厅高耸的塔楼就印入了眼帘。朦胧烟雨中,独立广场开阔的草坪,绿得更加灿亮。
不知为什么,古老的费城在我看来,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窄窄的街道、小巧的建筑,就连街边停驻的公车巴士,也带着一种怀旧的味道。我站在街道两边,想象着假若这悠长的小路不是铺就了厚厚的柏油,四四方方的“铁盒子”换做是叮叮当当的马车,费城是不是就好像不曾沾染了岁月变迁的痕迹,自顾自地还和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纠缠在一起,供现代人仰瞻感叹?
只是,再美好的想象也会归于平淡,独立广场一侧的一处古老庄严的建筑,将我驰骋已远的思绪又拉了回来。红色的墙体,墙壁上隐隐约约斑驳的烙印,依稀还带着旧时苍桑的痕迹,这里就是几百年前美国宣布独立的地方,被后人称作独立宫。走进独立宫的大门,美国的历史突然像一卷老旧的胶片,在我眼前不断地交替转换。迈入大厅,立刻又被一种肃穆的气氛紧紧包围,我几乎能够想象地出,曾经站在这里的人,慷慨陈辞,充满了激情与斗志。如今,岁月荏苒,那些叱咤风云、左右了世界格局的人,都已化为尘土,但这里却保留了曾经的辉煌,成为后人尊敬又仰慕的地方。
与独立宫遥相呼应的博物馆里,至今还保留着曾经敲响的自由钟。那口古老沉重的大铜钟,是美国独立的象征。1776年7月4日,伴随着自由钟洪亮厚重的鸣响,美国发表了《独立宣言》,而1783年4月16日钟声再次响起,又宣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自由钟记录了美国两次重大的历史变革,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珍贵的纪念品。博物馆里的图册和照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由钟的制作过程。几百年前的能工巧匠们,发挥了巨大的想象力,在战火中打造出的大钟,代表了美国人民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望。只是,在岁月的变迁中,它也遭受了无数的坎坷与厉练,在不断地搬迁中有了裂纹。但这似乎是瑕不掩瑜,它所代表的深远意见,已永远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从博物馆走出来,雨渐渐大了起来,噼噼叭叭地敲打着雨伞,好像一段历史的回响。站在独立广场上向远处眺望,烟雨中的独立宫,慢慢变得有些模糊,我突然觉得,几百年后,我千里迢迢地从地球另一端赶到美国,竟然只是为了站在历史的边缘看一段时光的流转。
有些遗憾,与费城只是短短的一面之缘。她迷人的夜晚、璀璨的商业区,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小吃,都没来得及细细品味。离开费城的时候,雨一直下,天空竟像体会了我难舍难分的心情。再回头看一眼古朴的街道,蒙蒙烟雨中,似乎是与一段峥嵘的记忆告别。老旧的城市,在岁月的变迁中慢慢转变了角色,告别了曾经的辉煌,留下的是历史苍茫又感伤的烙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