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繁华退却但留古韵悠长


标签:
台儿庄古城丽江运河文化天下第一庄旅游 |
分类: 游记 |
清晨从青岛出发,过了长长的跨海大桥,一直南行,鲁中地区秋天的乡间风光旖旎如画。一望无际金色的麦田、山间成片成片火红的枫林、笔直的道路两边苍翠挺拔的白杨,就连一闪而过的池塘,也还是一片峥嵘繁华的景像,粉嫩怒放的新荷,还在向秋天叫板。初秋温暖和煦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在身上,女儿开心地像窗外树梢上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到达台儿庄古城的时候,已是午后,奔波了半日,我们都有些许疲惫。先生提议先去古城里预定的客栈下榻,再慢慢感受古韵深深的怀旧情调。只是,却难免有些恍惚,忽然由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到了这清悠朴素的小镇,又过了长长的护城河,蓦地进入了青瓦白墙、古香古色的老城,浆声柳影中竟都是一段老旧晕黄的记忆,好像那个沉淀在蹉跎岁月中的斑驳往昔都回来了。
我望着先生拖着拖杆箱渐渐远去的背影,竟觉得有些好笑。是不是只有穿上长袍大褂,背上褡裢,像赶考的书生那般,才能与这古雅的地方般配?只是还未能展开我丰富的想像力,在穿过一条帛长悠深的小巷之后,我们的客栈就到了。
我站在客栈高高的门槛外,望着天井中那个小小的茶座,竟呆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林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细碎的阳光从树缝间星星点点地洒落,雪白的阳伞竟成了多余之物。简单的木制桌椅,蓝底白花的粗质桌布,小巧的茶龛上随意摆放的茶具,还有瓷器中袅袅升腾的茶雾,庭院中弥漫着一股静默淡泊的气氛。旁边,流水潺潺,张开的荷叶,映日的荷花,门外在风中轻轻摇曳的翠竹,想到我将在这里枕着落英缤纷入睡,已经不单单是旅行的欣喜,更多是身处嘈杂的世界,对安逸与娴静的追求了。
放下行囊在古镇中慢慢地行走,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渐渐涌上心头。与古代运河紧紧相连的台儿庄古城,曾经有过光辉的岁月。清朝时期,更是“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被乾隆皇帝称为“天下第一庄”。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古镇在炮火中沦为灰烬,千百年的风华绝代,化为一片焦土。现在的古城,傍水而驻,还原了几百年前小镇雕梁画栋的繁华风貌。
最让我惊讶的是富丽堂皇的天后宫。旧时奉祀着海神的天后宫,毁于战火,重建之后,少了风霜,却多了一种凤凰涅槃的气势。前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和高官王金平,都为台儿庄的天后宫挥毫泼墨,留下了题字。如今的天后宫,金碧辉煌,线条舒展流畅,完整保留了旧时的运河文化。
忽闻一阵隐隐约约的歌声,我们急忙从天后宫走出来,寻着那歌声一直往前走,没多久就看见了一艘“巨轮”,被称作“大河行舟”。只是,船头是一处戏台,船尾便是一层一层的阶梯,坐在那里向前望去,正是一出古韵老戏,那盛装的戏子,轻柔婉约的嗓音,我好像化为旧时悠闲的看客,竟也悠然流连起来。
在一条条老旧的小巷里穿行,我常常都会觉得时光在不停地交错,好像电视剧里穿越的画面,一会儿是现代车水马龙的街头和行色匆匆的脚步,一会儿又变成了几百年前明清时期,老宅里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望着“云步桥”廊下那些精美的雕花,我在想,是什么样的人读懂了这里的运河文化,竟将这样的工艺铭刻在了这里,隐约还记录着台儿庄时而缠绵,时而又悲怆的历史?双利会馆的燕尾檐,古代的能工巧匠真是别出心裁,屋顶正脊用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优美曲线来表达飞黄腾达之意,是不是真的形象而又意味深长?还有晋派的扶风堂、徽派的久和客栈,台儿庄古城融合了天下优美精良的建筑风格,不愧是天下第一庄。
不知不觉,夜色已至,古城里亮起了闪亮的灯火。皎洁的月色,璀璨的星光,投映在长长的运河中,燃起星星点点的亮色。行走在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酒吧街上,听茶座里悠悠的古筝和酒吧里电吉他与架子鼓混搭的快节奏,看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忽然觉得这幅画面似曾相识。许多年前的云南之行,美丽悠然的纳西族古城丽江,不就是这样一番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吗?我已分不清,我是置身于西北边陲,还是徜徉于鲁南温馨质朴的小城了。
篝火晚会开始了,一下子聚集了许多来此欢聚的年轻人。火红的灯笼与广场上通红的火把交相辉映,竟将古城染上了一层明亮的色彩。游人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圈儿,跳着、笑着,我看着如孩子般放松又稚气的人群,突然觉得有些感动,在这样一个幽美恬静的地方,人们是多么容易就放下烦忧,尽情开怀啊!
夜,渐渐深了。人群散去,古城又一次陷入了静默与寂寥。沐浴之后,我坐在高高的暖榻上,望着窗外静静的月光,竟没了睡意。墙壁上影影绰绰投映的树影,还在轻轻摇曳,耳边竟传来隐隐的水声。灯影中的古城旧道,小镇里缠绵悱恻的庭院与会馆,运河上随时光一起流转的轻舟,都如冬日里徐徐而落的白雪,留在我的心里,伴着这柔美的白月光,一起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