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有情——宁夏行之贺兰山随想

标签:
贺兰山岩画岩羊青蛙水潭山谷旅游 |
分类: 游记 |
十岁那年的暑假,父亲从图书馆里带回来一本叫做《中国地理》的书,整整一个星期我都爱不释手。从那本老旧的书里,我第一次知道,在中国西北的宁夏,有一条恒久帛长的山脉。在深遂狭长的山谷石壁上,雕刻着一种浅显易懂的画,那是几千年前贺兰山游牧民族留下的灿烂的文明。
那时候的我,还是不谙世事的小孩,却注视着书页上形形色色的岩画,目瞪口呆。几千甚至上万年以前的人类,没有语言和文字,却已经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记录日常生活,而这些刻在石壁上看起来有些幼稚的画,历经岁月风霜的打磨,仍旧清晰可辩,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神奇?我许下心愿,长大后一定要去贺兰山,亲眼见证这样的奇迹。
当我真的抵达了宁夏,二十几年的光阴已匆匆地流过。悠远秀丽的贺兰山在我的视野中渐渐清晰,我还是有点惊讶。没有嶙峋的怪石,没有险峻的山峰,蓝天白云下的贺兰山线条柔和而美丽。我站在山下向上望去,西北灼热的阳光在云端隐没,投下一圈淡金色的光晕,映着蔚蓝色的天空,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远处山体时而淡红色的部分,居然不是因为植被,而是贺兰岩的本来面目。云淡风轻,更多了几分天然的妩媚。
我沿着山谷的木栈道一路轻盈而过,听潺潺的水声,看秀美的山色,一眼望见了刻在石壁上,像小孩子涂鸦一样简单的画,成群的牛羊,还有分别代表了男女的长方形和椭圆形状。小时候印在图册上的画,在这里重现,让我感到这是一件神圣至极的事。我想像着几千年前的人类,用简易的工具,在墙壁上拼命地凿、细心地磨,这个重复了几百次充满辛劳的过程,只为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生活,就忍不住深深地感慨。正是因为这样的千锤百炼,现在的我们,才可以在这些残存的文化中找寻历史的痕迹。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璀璨的文明,是多么值得敬佩。
水声渐渐响了起来。炙热的午后,树丛中知了也不肯安静,聒噪的叫声一阵一阵。悠静的山谷,抬头只见一线天。林间偶尔荡起清脆的鸟鸣,不停穿梭的,是一种叫不出名字的蓝色小鸟。静静流淌的小溪中,零星有几个远方的游客,淌着水、弯着腰,在拣贺兰石。一个幸运儿,找到了一块像中国地图形状的石头,沾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我也忍不住跃跃欲试,刚想入水,却发现清澈的溪水中,趴着一只小青蛙。披着翠绿色的外衣,沁着山间微微的凉意,悠闲惬意。
我想,这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遇见”,在贺兰山这样一个处处蕴含生机的地方。我还是不要轻易打扰它的生活,让它好好享受这份夏天的宁静吧。
准备离开贺兰山的时候,却意外地遇见了山里的野生岩羊。它们在岩石上自在地行走,视若无睹地从我身边经过,拼命啃咬着石缝间的嫩草,等我举起相机,准备捕捉这珍贵的瞬间时,它便“嗖”地一声没了踪影。只是,这也是一种惊喜。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多么值得感恩。
不知不觉,夕阳渐渐西沉。还是来时的那条小路,蜿蜒悠长,一眼望不到尽头,还是那片茫茫草原与戈壁,方圆百里见不到农舍炊烟,就连贺兰山也慢慢隐入云海的阴影之中,一点点灰暗下去。可是,我却知道,这并不是颓废或是萧条,当明天的第一缕曙光投向山峦,贺兰山又是一片峥嵘。
而我,心渐渐变得平静。我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好像有些不舍。回头再看一眼贺兰山,她也同样回报给我深情的目光。我想,这应该是一种长相思,在我十岁那年的暑假便种下的别样的情意。当我风尘仆仆地从千里之外赶来,她也让我心满意足地离开。
贺兰山岩画
沿途茫茫草原与戈壁
贺兰岩
山谷中清澈的水潭
趴在水中的小青蛙
岩石上几千年前的岩画清晰可辩
贺兰山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