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台湾

(2013-01-11 13:40:38)
标签:

蒋勋

乡愁

迷恋

旅行

成长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已经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读台湾作家的散文了,我想,如果一定要追根究底的话,应该是二十几年前,从三毛的游记开始的吧。

    我曾经一度浅陋地以为,能够将细碎的生活写得如此缠绵、缱绻,却还淡淡的,娓娓道来一般,一定是那些心灵美得无以言表的女子。直到翻开了蒋勋的《少年台湾》,我才发现,原来,细腻敏感的笔触,油画般轻盈跳跃的文字,绝不是温婉女子的专利。

    我曾经有些匪夷所思,在第一眼看见《少年台湾》这个书名的时候。翻开厚厚的、还泛着阵阵墨香的书页,每一篇文章都冠上了“少年”二字,比如,少年水里、少年南王、少年丰山。我很难理解,所谓“少年台湾”指的是什么。书的前序中,蒋勋说,三岁以前,他的人生一片空白,跟随着父母,越过无边无际的海洋,踏上了生命中一座宿命般的岛屿,开始了从此之后成长成少年的岁月。慢慢地长大,这个少年渐渐发现,父亲母亲都有着各自千回百转的乡愁,而他,一个懵懂的少年,全部的记忆,都是台湾。

    他是第一代来台湾的“少年”,本以为,台湾只有台北、基隆、高雄,没想到,却在背着背包,从少年时代就在台湾乱走的时候,不经意间遇见了更多单纯美好的小镇。芝山岩、苑里、燕巢……连他自己都很惊讶,乡间质朴的农人,一样青春却还轻狂的少年,顽强地生活在台湾这座小小的岛屿上,那些流淌着困顿、挣扎,却还掩藏着小小快乐的生活,就这样一点点地记录了下来。

    他习惯一个人在不知名的小火车站等车时,写下旅途中琐碎的片段。瞎了一只眼百无聊赖的老人,老人脚边慵懒的、还流着口水的黄狗,周边漂亮的扶桑花,还有一点一点低沉下去的落日。他说,“这些可能都跟一般世俗所说的旅行无关,比较接近流浪,却让你意外碰到一些难忘的事情。”我想,老人也年少过,与台湾天长地久地相依相恋。正因为有一个人,在孤单的旅途,寂寥的车站,偶然地邂逅,才有了之后撞击心灵的《少年台湾》。

    读《少年台湾》,不能只是“看”,而是真的要用“读”的,听自己喉间琅琅的声音与蒋勋散文诗一般的文字混合在一起,心情也如窗外冬日里灿烂的阳光一样美好。我还是忍不住感叹,封面上的蒋勋,苍白的发,温和的眼,有些风霜的脸庞,眉宇间还深锁着一股似有似无的愁。很难想象,文中那些清朗的文字,就是出自他手。我想,我又被上了一课,文字的魅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出自心灵。

    当书页一点一点地翻到最后,《少年台湾》已渐入尾声,总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行间字里还跳跃着的温暖与新鲜,还像磁场一般深深吸引着我。我看过许多知名的作家写“乡愁”,浓浓的怀旧情结,常常沾染着清澈晶莹的眼泪。蒋勋的“乡愁”,却是这般与众不同。饱含着泥土的香味,混杂着海潮的汹涌与喧闹,世俗凡人的呢喃或是争吵,还有隐匿在台湾小小角落里岁月的更迭、人世的变迁。

    我终于懂了,“少年”,正如蒋勋自己的解释,真的是他对青春形式的某一种迷恋。他的人生,从三岁那一年开始,便与台湾再也不能分割。他坚韧的脚步,行走过大半个地球,却始终停留在台湾。他希望台湾这座他深深眷恋着的海岛,永远是年轻的,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

    我突然有些小小的感慨,我也同样深深迷恋着生我、育我的城市,我喜欢岛城深秋遍地金黄的落叶和隆冬时节皑皑的白雪,可是,我却常常有些疑惑,每每在读过这样温情脉脉的文字之后。我“乡愁”的浅薄,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她,还是我始终不曾真正地了解她?我突然发现,我每天行走在大街小巷,听浓浓的乡音,看熟悉的风景,却从未想过停下脚步,与她深情对望,心灵相通。

    猛得就想起书中优美的文字,“那些长久生活在土地里人的记忆,那些声音、气味、形状、色彩、光影,这么真实,这么具体,我因此相信,也知道,岛屿天长地久,没有人可以使我沮丧或是失落。”这真的不是一本单纯用来阅读的书,当书页轻轻地阖起来,就可以背起背包,准备出发了。

    我们,都是书中的“少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