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松本清张

(2012-08-01 10:55:16)
标签:

日本

推理

小说

优美

文笔

睿智

严谨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周末去逛“青岛之夏”书展,无意中淘到了几本松本清张的小说。有一点庆幸,这一个似火的七月,炎炎烈日下,真是不虚此行。

   “认识”松本清张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小时候,时常尾随着父亲混迹于图书馆。父亲在空荡荡的图书馆里自如地穿梭,我便跟在他的身后,煞有其事地四处张望。等到文字积累到可以阅读的程度,我读的第一本日本小说就是松本清张的《点与线》。

    许多年过去了,《点与线》的故事情节,在我的脑海里还是清晰如昨。那本有些破旧,泛着黄的纸张,甚至还带着一点发霉味道的小说,还深印在我的心里。回想起来,还是不得不承认,对日本文学的接触与了解,真的是从松本清张开始的。那个时候,一到寒暑假,便宅在家里,捧一本小说,足不出户,每一天满满的都是快乐,日子竟在这一页页满是惊悚与悬念的文字中骤然而过。横沟正史、西村京太郎,以至于后来的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也都是因为对松本清张的喜爱,爱屋及乌,更多地关注了日本文坛不同的创作风格。

    那个时候,“网络”还不知为何物,信息地传播也只局限于电视、广播和报纸。读松本清张的小说多了,便自然而然地想要更多地了解他。我渐渐地发现,日本文坛有着卓越影响力的大作家,居然只读到小学毕业。但令人肃然起敬的是,松本清张却利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陀斯妥耶夫斯基和高尔基的作品,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描写,对他影响最大,让他萌生了创作的欲望。

    对松本清张的喜爱,还是因为他文字中那显而易见的人格魅力。他大器晚成,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让他从没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他的笔,总是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刻画地栩栩如生。生活的无奈,对命运不懈地抗挣,都蕴含着深深的同情。他的文笔很美,推理小说的字里行间,却鲜见暴力与凶杀的直接描写。反而处处都有的乡间风土人情、喧哗都市里上班族,细致的描写更让人耳目一新。有些段落,游历于名胜古迹之间,读起来竟如游记一般赏心悦目。他的作品,没有浓重的血腥味道,创新之处在于,故事情节始终张弛有度,不以恐怖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是极为平常。他朴素无华、平易近人的文笔风格,真正地将“小说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发挥地淋漓尽致。

    最令人尊敬的是,松本清张认真的创作态度。《点与线》中,列车、飞机时刻表,是他亲自去了解的,精准地都达到了完全真实的地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最终都成为破案的线索。他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他们困惑、迷茫、颓废的原因。读他的作品,其实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许多年后,当我渐渐长大,再翻开松本清张的小说,我终于懂得,为什么年少的时候,他的文字便能这般吸引着我。那个时候,本是多愁善感的年纪,充盈我青春岁月的,本该是琼瑶那些敏感而又充满了卿卿我我的小暧昧,可我却一味地沉浸在松本清张领衔的日本推理小说,乐在其中。不得不感叹,这就是他细腻的文字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冲击,随着他跌宕起伏的文笔,时而为软弱的主角扼腕痛惜,时而又为那些带着伪善面具、道貌岸然的“好人”不屑一顾,甚至还为隐藏在无奈与无助的现实背后,值得同情的凶手而深深地感叹。

    1992年的那年春节,松本清张因肝癌去世。许多年后,我才知道,我所喜爱的这位日本作家,早已不在人世。那一天,望着书柜里他那些有点泛旧的作品,我的泪竟潸然而下。以后的几年中,陆续地读过许多当代日本推理小说,却再也没有了松本清张的味道。偶然的机会得知,眼下畅销日本的当红作家东野圭吾、宫部美雪,都是松本清张的超级粉丝。东野圭吾的《白夜行》里,隐隐地透着几分松本清张的印迹,合上厚厚的书页,脑海中不自觉地又闪现出松本清张那张刻满了风霜的脸庞。

    永远美丽与睿智混杂的文字,永远努力与严谨的松本清张,我抚摸着手中淘到的几本书,忍不住一阵感动。那些从年少时就时时跟随着我的松本清张情结,势必会延续下去,成为我生命中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奥运来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