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己所不“养”,勿施于人

(2012-04-25 07:35:11)
标签:

自私

独生子女

杂谈

分类: 杂谈

    与一个并不太相熟的朋友偶然地在公园里相遇,我惊讶地望着她高高隆起的肚子,估量着她也该有七八个月的身孕了。她有些尴尬地笑着,不自觉地用手中的风衣遮挡着肚子。为避免她难堪,我没问什么,寒暄几句就匆匆地离开了。

    朋友和她的老公都是外地人,在青岛打拼了这些年,买了房子,成了家,有了一个已四岁的女儿。说来也巧,一个月前,我突然遇见了她的母亲,她正带着外孙女在市场买菜。一见面,老人就向我抱怨,她身上的担子很重,买菜、做饭、带孩子,样样离不开她。我才知道,她来青岛已有四年了,家不要了,老伴儿也不管了,千里迢迢地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一心只为照顾惟一的女儿。可朋友生下女儿后,就交给了母亲抚养,仿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怜了她的母亲,不分昼夜地为外孙女忙碌。孩子到了学步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看护着,淘起气来,竟不能及时吃午饭。前年秋天,外孙女入了幼儿园,肩上的担子才稍稍减轻,可早晚接送也成了她新的任务。现在,孩子参加了诸多学习班,也是老人带着到处奔波。老人不断地问我:“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哇。”说着,竟堕下泪来。我看着眼前这个才五十出头,不断擦拭眼角的母亲,苍老地已俨然步入了花甲之年,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我突然明白,那个时候,朋友已怀孕数月。老人也许是想到,一个才刚刚拉扯大,另一个马上又要来到人世,她的任务不但没有结束,新的征程反而才刚刚开始。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也是一阵苦涩。

    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按国家政策,可以再要“二胎”,可是我们却选择了放弃。我只是单纯地想,孩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了生活的品质。我们并非大富之家,小康水平足以很好地养育一个子女。让她受最好的教育,拥有最好的生活环境,无忧无虑地长大,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她一个人身上。我始终认为,做为父母,养育子女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亲情,也是责任。朋友的老公是农村走出来的,三个姐姐之后才有了他。我可以理解,“传宗接代”这种观念在他心里的根深蒂固,可是,子女并不是随意的物品。既然让他来到人世,就该有负担他的勇气。除了经济上的付出,更多的是心灵。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赋予他生存的权力,也要给予他足够的爱。就像娇嫩的小树,若不精心地浇灌它、修剪它,它又怎能成为栋梁之材呢?

    其实,像朋友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孩子呱呱坠地,任务便完成了,剩下的养育责任就丢给了父母。他们从来不问父母的感受,父母是不是能够负担得了孩子的生活起居,对孩子是不是有足够的启蒙教育,也从来不打听年迈的父母身体是不是能负荷了“带孩子”这样的重担,只要自己快活,吃喝玩乐皆不耽误,其他的都全然不当回事。常常会听说,有的父亲不知道孩子的喜好,有的母亲连孩子穿鞋的尺码都无从知晓,有的竟一周只见孩子两三个小时,他们忽略的不仅仅是一个幼童,而是孩子成长的历程,是亲情。有时候,我常想,若干年后,若是子女对他们没有丝毫感情,更谈不上起码的孝敬,那个时候,是不是会为当初的忽视与淡泊而懊悔不已?

    有时候,有点弄不懂,这难道是一种社会现象吗?独生子女,都进一步将“自私”体现在下一代身上吗?自私地只想自己逍遥快活,却从来不想孩子是多么需要父母亲那与生俱来的爱。想想有些恐惧,若是每个“双独”家庭都是这样,那等到我们的后代长大成人的时候,亲情是不是就真的可以视同“透明”的?父与女、母与子,并没有“爱”可言,“父亲”、“母亲”只是一个名词而已。人与人之间,若是连起码的亲情都没有了,这不是很可怕的事吗?

    我的朋友不符合政策,想必已为自己想好了退路,这一点我可以理解。只是,我想她也许并不了解母亲的想法,她并不知道她那辛劳的母亲已不堪重负,也或者她根本漠视她的想法。母亲是因为爱她,才会无条件地为她付出,而她,是不是也该回报母亲些什么。生命,不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下,才得以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吗?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人生,却没有义务为他人改变自己,即使是母女至亲。我只希望,她可以多一点勇气,负担她本该负担责任,做一个称职的母亲,不要等到多年以后,已无力挽回,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品尝那悲苦的滋味。

    己所不“养”,勿施于人,希望她可以真的明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