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嘉言2007
孙嘉言2007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43
  • 关注人气:3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街

(2012-04-20 11:38:58)
标签:

青岛文化街

情感

分类: 随笔

    常常会有一些外地的朋友不经意地问我,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人,青岛这座城市,什么地方在我的心中是最值得珍藏的,我总是微微一笑。不是面对栈桥凭海临风时,天边那一抹绚丽的彩霞,也不是驻足崂山之巅俯首时,那一片汹涌的云海,而是那条沾染着历史的气息、如今又蕴含着浓浓文化底蕴的百年老街昌乐路。

    我的母亲就出生在昌乐路,儿时,我常听她提起。一说起昌乐路,提到童年,母亲的双眼总是忍不住被泪水迷蒙。她那慈祥的老祖母,一到冬天,就喜欢把她揣进厚厚的棉袄里。晴朗的春日,老祖母就会牵着母亲的手,在昌乐路上尽情玩耍。母亲常说,每当放学归来,远远地看到祖母,迈着三寸金莲,蹒跚着向她走来,心里都是一阵温暖。多年以后,当这一切渐渐变成了记忆,母亲却怎么也不敢再去那条老街。母亲说,一站在那旧房子的跟前,那些过去的回忆,就像潮水一般肆无忌惮地将她淹没。

    而我,似乎本能地就对昌乐路有着深深的感情,想到母亲曾在这条老街留下了那样难以忘却的记忆,我的心里也暖暖的。可我对昌乐路的印象也仅此而已,直到文化市场在此成立,从此,我也与昌乐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4年,我还上初中。自小勤于读书的我,一听说有这样一个地方,就迫不及待地赶了过去,还没进门就被扑面而来的浓浓的书香深深吸引。我很惊讶,一个个特色书店静静地守候在那里,上万本图书和杂志安然地排列着,许多慕名而来的人,有时候会将店铺挤的满满的,但却没人喧哗,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仿佛来这里的人,都饱受了书香的感染,从容而又淡定。不知为什么,一种文化的气息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一种来自书藉的魅力也轻而易举地就将我俘虏,欲罢不能。魂牵梦萦了许久,却苦苦寻找未果的图书,在此轻易地就能找到。

    从此,我便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每年的春节,一收了压岁钱,便直奔那里。看花花绿绿的票子最终变成一本本心怡的图书,满载而归,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生日的时候,赖着父亲要礼物,父亲也就心甘情愿地跟着我来了。而我拿出早早列好的书单,一口气“扫荡”完毕。每到暑假,再也不用发愁在家待得发了霉。和母亲招呼一声,就独自一人径直去了那里。一头扎进书海中,贪婪地将喜欢的书藉在脑海中过一遍,小小地体会了一下什么叫做废寝忘食。不经意地,夜幕便已降临。晚风轻轻送来,我也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家的路。这样的日子,许多年后,每当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幸福。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地方,圆了许多爱书人的梦。

    常去文化市场,却并没有将它的每个角落走遍。突然发现它的周边多出了许多古玩、字画、具备青岛特色的手工艺品店的时候,已是几年之后,昌乐路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街道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石板路,过去的老厂房竟改建成了古玩城,两旁的店铺也修整成了具有浓郁欧洲气息的建筑,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街道的入口那巨大的“结晶”造型,旋转的阶梯寓意着不断向上,这一切,都让人眼前一亮。昌乐路,真的不再是一条单纯的老街,而变成了名符其实的“文化街”。

    忍不住牵挂起了文化街,找来许多资料,想知道这些年文化街走过怎样的历程,又会有怎样的未来。才猛地发现,原来这几年我几百次地来过这里,却从未真正地深入其中,了解它,感受它。每年,许多全国性的古玩、书画、鉴赏的展览会都在此举行。一些拍卖活动,也是在这里一锤定音的。还有民俗工艺、陶瓷、雕刻……这里竟无一不全、无一不精,文化街俨然成了一个“文化”的集散地。

    我一阵恍然,随意地走在文化街上,看似平庸的店铺里,也许就隐藏着几百年前的奇珍异宝;那悬于梁上的墨宝字画,也许就是某位名家的旧作,沾染着他一挥而就的豪放与洒脱;还有那终日在店铺里忙碌的身影,也许就是哪位不知名的民间手工艺大师。想到这里,免不了一阵激动,青岛这座城市,在文化这个层次上也有了如此深的底气。

    许多年后,我有了女儿。做了母亲,却也并未耽误我“混迹”于文化街。我常常带女儿去那里,没想到她竟对此乐此不疲。有时候,站在一家古玩店门口,看那小巧而又精致的器皿,竟不忍离去。一进书店,也一本正经地寻找她爱的书,站在一边安静地翻看。我一阵窃喜,难道这是一种本能,天生遗传了我骨子中那点爱好?若真是如此,想来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母女也可以结伴同行了。

    我拖着母亲来看文化街,母亲那惊愕的表情让我忍不住也心潮起浮。再也找不到当年丝毫的痕迹,那一片低低矮矮、破旧的房屋,那冒着黑烟正在生产的工厂,还有一到狂风大作之时,漫天飞舞的尘土。如今这条老街还叫过去的名字,却再也不是当年的昌乐路了。它已洗尽铅华,俨然是一条倾注了民俗特色和人文气息,时尚与怀旧相结合,烙着深深的青岛印迹的街道了。它代表了青岛的文化特色,一想到它心里满满的都是欣喜。

    因为有了这个地方,一下子让青岛这座由渔村发展而来的城市,也有了文化底蕴。而我,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家庭,尽管只是芸芸众生中渺小的个体,但这条老街却记载了我们祖孙三代那平凡的人生之路。母亲的过去、我的现在和女儿的未来,都注定离不开这条文化街。无论怎样沧海桑田的变迁,都是我们心底那一份难舍的情怀,用生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牵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