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MT融合商业模式分析(一)

(2007-09-23 13:40:23)
标签:

it/科技

tmt

分类: 电信行业
 
第一,在或TMT(telecom media technology)领域的部分重要现象;
 
A:HP携全球PC第一的威势进入手机制造,将强大的PC制造及软件开发能力植入
   移动通信终端领域
 
B:用友公司在本土EPR软件领先的地位基础上开展与NTT DOCOMO的合作,进入
   移动商务领域
 
C:分众传媒在收购聚众传媒、框架传媒之后也准备进入移动传媒和互联网传媒
  (如成为MSN的广告代理商)领域,试图成为数字互动传媒的领头羊
 
D:中国移动谋求开发更多的互联网业务,中国移动CEO王建宙在多个场合表达要
   谋求进入互联网领域
 
E:中国电信进一步加大对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如年初与GOOGLE合作进行
   互联星空的流量经营
 
F:APPLE公司从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在10天之内IPHONE出货量达到95万部
 
G:微软X360、索尼PSP、任天堂在手持设备或家庭游戏市场打得如火如荼
 
H:SaaS等概念的日益普及与影响力放大
 
。。。
 
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以上的各种商业力量都在试图寻求、捕捉融合带来的商业机遇,以上现象都是对于商业机遇进行捕捉的商业模式的呈现结果,那么,以上的现象背后的驱动规律是什么?是否有可对以上现象进行解释的基本框架?
 
 
第二,对以上所列或未列出重要现象的一个可选的解释框架
 
在提出框架之前,需要说明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如果只选择两个词来表征一个行业的本质的核心能力的话,那么TMT各自的可选的本质能力关键词是什么?
 
电信业的本质能力关键词:传输与交换
 
IT业的本质能力关键词:计算与存储
 
传媒业的本质能力关键词:分布与呈现
 
 
我认为,以上的本质能力在交互融合中迸发出全新的商业空间,下面尝试着建立一个对于本质能力交互融合后产生新商业模式的分析框架:
 
基于本质能力的TMT融合商业模式解释模型形式化表现如下:
 
  
                           传媒(分布与呈现)
                                           |
                                            |
                                             |
                                              |
             能力融合B          能力融合D         能力融合C
                                                 |
                                                  |
                                                    |
                                                     |
      电信(传输与交换)-----------能力融合A--------------IT(计算与存储) 
 
 
下面运用模型对于一系列重要商业现象进行解释:
 
能力融合A:电信业的传输与交换能力 融合了IT 业的计算与存储能力带来的商业模式
创新
 
A1:早一点的IDC、ASP(利用网络的通信能力传播服务器的计算
    与存储能力)                                     
 
A2:近一点的on Demand、SaaS。。。(利用网络的通信能力传播软件的计算处理能力)
 
A3:微软在服务器侧的业务平台战略和设备侧或客户端侧的移动终端智能操作系统、
    X360终端;HP、用友的案例与此类似;
 
能力融合B:电信业的传输与交换能力融合了传媒业的分布与呈现能力带来的
          商业模式创新
 
B1:固定电话网络加载信息广告服务,如中国电信的号码百事通和中国网通的电话导航
 
B2:宽带互联网络加载信息广告,如互联星空+GOOGLE的流量经营商务模式
  (这里的隐含含义是GOOGLE是一家传媒企业,它的核心能力在于海量的分布及
   准确的呈现)
 
B3:宽带互联网加载数字产品(杂志、影音等)下载
 
B4:窄带移动网络加载数字服务,最典型者如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这里的潜在挑战
    在于SP是否属于传媒,或者是否具备传媒的核心特征。我的观点正是这样的,因为
    传媒赢利的两大核心特征一是后向的广告收费,二是前向内容收费,而SP要么靠
    销售自己的前向内容获利,也有相当多的SP在靠给线下产品做广告或者给其它SP
    做广告(门户型SP及内容型SP)盈利)
 
 
能力融合C:IT业的计算能力与存储能力融合了  传媒业的分布与呈现能力带来的
          商业模式创新
 
C1:楼宇屏幕广告、车载屏幕广告、超市、医院、机场。。。的屏幕广告(依赖于
    CPU处理速度、存储器存储能力提升的传媒电子化与数字化)
 
C2:软件内置广告或数字服务(早期非互联网时代的大众软件,如一些杀毒软件;
    互联网时代的大众软件,典型者如迅雷软件、百度搜索引擎、搜狗输入法等等)
 
C3:终端内置广告或数字服务(如联想PC+幸福之家,苹果IPOD+ITUNES,三星手机+
    三星乐园。。。)
  
能力融合D:电信业的传输与交换能力 融合了 IT业的计算能力与存储能力 及传媒业的
          分布与呈现能力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
 
此类融合的核心在于:通信能力极大地释放了、延长了计算能力与呈现能力,计算能力和呈现能力也有效地利用了通信能力的传播功能
 
D1:移动终端+数字内容+ 高速处理获得的综合客户体验,如APPLE的IPHONE模式,
    如微软的X360或者SONY的PSP
 
D2:数字互动传媒+移动或固定终端,典型者如分众正在布局的事情,典型者再如
    大量互联网游戏、社区的内嵌广告模式,如SECONDLIFE
 
D3:高速固定宽带或移动互联处理终端+协同办公  
  
总结一下,以上是尝试着对当前各种TMT领域纷繁复杂的商业模式的机理分析。具体到一个企业,是否该选择某种模式,除了以上对于融合能力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借鉴,还需要结合对于自身核心能力、竞争环境的综合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