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原则一:以务实的态度对待业务的发展或退出]
作为高层管理者,要始终保持可贵的独立思考精神,不要因行业的喧嚣而产生盲目冲动的判断,特别对于将会产生重大财务影响的业务发展或退出决策更是如此。“务实的态度”在本文中的操作性建议是,对于业务成长的环境假设、竞争假设、资源假设和收益假设有充分独立的思考和充分激烈的质辩,并要特别关注“进入或退出时机”这一关键决策变量。
以融合业务(FMC)为例,业界在从业务融合、终端融合到网络融合这一观点并无明显差异,这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但是,“在什么时间应该引入融合业务?”应该是更富有经营价值的决策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结论是业界的观点偏于乐观,事实上当前的主流融合业务对于中国固网运营商的价值并不高。这是由于,包括欧洲、北美运营商开展融合业务的主流模式是移动+固定无线模式,典型者如CDMA2000+WiFi,但事实上这种基于话音的融合业务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之上,第一个基本的竞争假设是“固定话音价格低于移动话音价格”,只有这样才能使融合业务用户相对于仅使用移动业务获得更多的价值。但是在中国,随着移动通信渗透率的提高、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规模经济带来的总成本优势使得移动替代固定(FMS)的趋势加快,移动话音资费已经逐步接近固定话音资费,这就使得第一个假设前提难以成立,通俗地讲,当移动话音价格逐步趋近于固话价格之后,谁还有必要一定使用双模的终端享受差别不大的资费优惠呢?第二个基本的环境假设是,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话音业务仍然占据 3G业务的主导地位,这个假设是毫无疑问成立的。但是,这也恰恰说明,如果基于话音的融合模式不成立的话,那么融合的大发展应该出现在3G中后期,也即数据业务大兴其道的时候。在这之前,融合业务会有很长的蛰伏期。因此,融合业务的价值没有必要过于乐观,业务引入也不易过于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