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新解:真情实感重于写作技巧——读何逊《相送》

(2017-08-14 22:24:17)
标签:

杂谈

文化

古诗新解

分类: 诗词新解*文史聊斋

近来写自媒体文稿,给读者朋友奉献些许古诗新解短文,其中不少是送别诗,如李白《送友人》《赠汪伦》,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等,有一种感触就是古人很重情感友谊,尤其是留守人与远行者离别时,平时表现不出来的情谊一下子爆发了,于是,舞文弄墨的诗人词家给后人遗留下这么多的佳篇锦章,包括这首《相送》。

作者何逊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山东人,与江淹齐名,其诗清新隽永,尤其善于刻画离情别绪,风格与谢脁相近,诗评家认为有一些很像后来的唐诗。

这首《相送》是留赠送别者的诗,前两句“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是写离别的惆怅心情,临别依恋,意思是离乡做客已叫人百感交集,何况又将是孤游到千里之外呢?

后两句“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描绘的是风雨欲来时的江中景致,清疏放逸,意境优美:江雨欲来时,天暗风起,白浪翻腾的景象,衬托出旅人心中的孤独惨淡情绪。

这些天读古诗并试着解读,大多把重点放在诗人写作的技巧上和风格上,今有顿悟,注意到古时文人很容易动感情并且很重视友谊,试想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光凭着高超技巧能写下如此感人至深的诗作吗?

再想啊,古时交通不便,山高路远,出一趟远门,短则十天半月或三五十天,长则半年一载或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甚至是生离死别,所以,古人在亲朋好友离别之时总是“婆婆妈妈”而情深谊长。

还有,想到现在的我们自己,处在现代化的时代,交通便利,信息技术先进,过去古人走路行船十天半月,我们用上半天就到地方了,朋友相别的程序也简单多了,握握手,说声再见,或是用从西域引进的拥抱与飞吻,就是不会留下一些送别诗篇。

笔者不替故人担忧,而为后人遗憾,想一想,过了若干年,举凡亲朋好友离别的场景的描述,后人能看到我们留给他们的什么呢?是照片?是视频?是各种碎片化的信息?还有不荤不素的段子?反正不会有诗词歌赋。可以想象,当后人看到我这篇古诗读后感时该会多么失望,没有合辙押韵,没有比兴铺陈,如果再拿去与古人的古人去比较,那还不是羞煞人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