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诗词写作方法借鉴:“点”与“染”

(2017-08-10 18:37:11)
标签:

杂谈

点染,本是国画的专门用语,是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点”为“点睛”,“染”为渲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被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诗人词家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

马致远《天净沙》

​再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被词家以为“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其中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作者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来“点”出“愁”的主旨。

王实甫《西厢记》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