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公交有贼”不能仅靠司机“针锋相对”
乔志峰
2名小偷郑州公交车上偷手机,车长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讨回。近日,河南郑州,2名小偷在公交车上盗窃,被车长发现,车长直接伸手要。小偷与车长对视几秒后,乖乖交回手机。而这整个过程只有16秒。
真是好司机,既细心又勇敢,帮乘客要回了被偷的手机。这样的好司机不是个例,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德阳的一位司机师傅,通过报站提醒车上有小偷:“又上来两个小偷,车上有4个小偷了。”很多网友都为司机师傅点赞。如果人人都这样,小偷就不敢嚣张了,社会治安状况就能好转。
众所周知,公交车是小偷们最青睐的作案地点之一,尤其是早晚高峰期,车厢内拥挤的环境更是给小偷们作案制造了机会。很多时候,避免被偷只能靠乘客们自己增强防范意识,并非每位公交司机都会对此进行及时提醒,能直接向小偷要回手机者更少。这倒并非说明有的公交司机胆小怕事、不负责任,而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专心驾驶、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无暇顾及其他。难能方可贵,郑州、德阳这两位司机师傅得到那么多网友的点赞,无疑是当之无愧的。
不过,冷静下来想一想,却还是不得不承认,公交司机提醒乘客“贼来了”或直接跟小偷“针锋相对”,其实蕴含一定的风险。首先是安全风险。万一小偷恼羞成怒、狗急跳墙,做出过激行为来(比如殴打司机、抢夺方向盘),威胁的不止是司机师傅本人的安全,而是全体乘客的安全。此前媒体报道过一些事例,公交司机发现小偷后不动声色将车开进派出所,来了个“瓮中捉鳖”,可谓是大快人心。当然,情况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但无论如何,见义勇为应该点赞,见义智为无疑更值得赞赏。
另外,公交司机并非执法人员,并不具备甄别、判定小偷的权力和能力。如果仅是怀疑,难免会出误差;如果没有拿到真凭实据,还可能被小偷反咬一口。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制造紧张气氛、给全车乘客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说了这么多,并非想否定好司机们“勇斗小偷”的善意和责任感,而是想说明,这是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公交有贼”不能仅靠公交司机单打独斗、针锋相对,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改善社会治安上着手。公安机关应该将好司机们的表现当作一种鞭策,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比如便衣反扒等),进一步维护公共交通的秩序和广大乘客的安全。
新闻链接
http://www.dahebao.cn/news/getDetail?type=1&cur_head=0&id=5995a245ee74f883057427&eventId=37&column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