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没了,支付宝还在”不是小品台词

(2016-09-22 17:36:33)
标签:

杂谈

人没了,支付宝还在不是小品台词

“人没了,支付宝还在”不是小品台词


乔志峰

我支付宝有7万多元,微信有2万多元,如果我哪天突然意外死了,这些钱会怎么处理(我的家人并不知道这笔钱)?近日,这样一个看上有点“杞人忧天”的问题,在网络上引起了大量网友围观。不少人留言称“心有戚戚焉”,表示深有同感。

人没了,微信和支付宝里的钱还在,怎么办?这不是赵本山小品里的台词,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的问题。并且,随着互联网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类似问题会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突出。现在,我国网民数量有好几个亿,有的网络金融平台的资金规模动辄就是千亿级别,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不足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类似问题,传统银行一直以来也是存在的。比如说家里有人去世,发现了存折,从银行取款时需要提供一大堆非常繁琐的材料,还要经过公证等一系列复杂的手续。但不管怎么样,只要你不怕麻烦,还是有机会把钱拿回来。而对微信和支付宝而言,可能会是私房钱,家人并不知情。虽然相关平台在服务协议中承诺协助处理,可家人连账户里有没有钱、有多少钱都不知道,怎么主张相关权益?

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有明确的配套措施,制订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和制约。比如可以明确规定,对长期未使用的休眠账户,平台有责任有义务进行清查,并定期面向社会公布,以便于公众查询。类似的做法,瑞士银行其实已经在做了。瑞士立法机关修改了有关银行内“被遗忘”的资金的相关法律条款,瑞士银行也已在网上公布了一份约2600人的名单,希望为那些“遗忘的存款”找到主人。类似的做法和态度,值得国内银行包括互联网企业借鉴学习。

另外,作为个人,我们也应摒弃传统的提到死亡、留遗嘱不吉利的落后观念,通过稳妥的方式将自己的网络账号、密码等信息保存下来,万一有那么一天便于家人继承,不至于造成损失。社会在进步,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我们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乔志峰评论”(qiaozhifeng000

欢迎加微信869662393

新闻链接

http://news.mydrivers.com/1/500/500441.htm

N#�X���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