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炒状元”歪风卷土重来

(2016-06-24 07:03:29)
标签:

杂谈

警惕“炒状元”歪风卷土重来

http://proc.iifs.ifeng.com/blog/2016/06/24/l6KhypeTZ8eep3qxt8eahNrS2aPHoXWC2qZueWVrb5dsaGSZbGm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乔志峰

6月23日的媒体上,有两条关于高考的新闻非常吸引眼球。

一个标题为《四川最牛校长:学生全省理科第一,女儿成都理科第二》,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对于什邡中学校长李长露来说,今年高考面临双重压力,除了学校那么多参加高考的学生外,他在成都读书的女儿李雨随也参加高考。6月22日,高考成绩揭晓,李长露双喜临门,女儿李雨随以705分斩获成都市理科第二名,而他担任校长的什邡中学,学生谢畅以709分金榜题名,成为全省理科第一名。“感觉太幸福了,满满的付出,满满的收获,注定这是最难忘的一次高考。”李长露说。

另一个,则更为直接——《河北文理状元均来自衡水中学 清华北大连夜接走》。而消息来源为“据衡水中学外宣科主任张永介绍”。外宣科,立马让人嗅到了一些“别样的气息”。

随着各地陆续放榜,与高考有关的新闻肯定会越来越多,而其中涉及到高考状元的肯定不止上述两条。每年的这个时候,不少媒体和公众都会对爆炒“高考状元”的不正常现象提出批评。可是,不管舆论如何质疑,“炒状元”的现象却从未真正绝迹过。所谓最牛校长、清华北大连夜接走状元,都疑似“炒状元”的另类方式。

大多数人都承认,高考分数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临场发挥等很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某些考生只不过是考了一次高分而已,顶多算是一个“一流考生”,不见得是“一流学生”,将来更不见得就是“一流人才”。只可惜,有人才不管什么公平和客观,他们看中的就是高考这“一锤子买卖”,以及北大清华这种名校所带来的轰动效应。

“炒状元”的弊端自不必赘述,教育部门也三令五申禁止以任何形式炒作高考状元。然而,“炒状元”背后所蕴含的诸多显性和隐性利益,却令学校、商家与某些地方政府欲罢不能。学校“炒状元”,是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拉拢优质生源,在招生等方面获取好处;商家“炒状元”更是“无利不早起”,藉此获得经济甚至政治上的收益;而某些地方政府也积极投身“炒状元”的行列,为的无非是“政绩”,以此来宣扬领导的“显著成绩”罢了。

当今中国教育最需要的,不是一两个高分,而是如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均衡教育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公平、平等的环境里学习成才。不再爆炒高考状元、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才环境,需要全社会都达成共识,更需要政府部门出台规范的管理办法。必须给“炒状元”降降温,绝不能让饱受诟病的“炒状元”歪风卷土重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