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小孩火气大?为毒跑道洗地不能“嘴太毒”!
乔志峰
北京教育官员回应毒跑道或致学生流鼻血:小孩火气大。根据当地教委数据,北京平谷六小共1514名学生,近一个月来出现过流鼻血症状的学生25人,到医院诊治过的学生11人。当被问及跑道异味是否与学生流鼻血相关时,教委官员称,个别的小孩他火气比较大的话,他容易流鼻血,或者有这样的症状。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入学这一阶段,会有一些心理和生理调整。(6月22日央视)
仅根据教委提供的官方数字,平谷六小流鼻血的学生就多达25人,难道这只是“个别”?不知教委官员得出“小孩火气大”的结论,是经过了医学等方面的科学检测,还是想当然?如系前者,请进一步公布详细的检测数字和指标;如系后者,则未免过于草率,有信口开河甚至强词夺理、文过饰非之嫌了。如此态度,怎能让涉事孩子的家长放心,又怎能令关注毒跑道的公众信服?为毒跑道洗地,也未免“嘴太毒”了吧。
无独有偶,据财新网,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的跑道质量与教室室内空气质量第三方检测结果公布,与之前检测的结果大相径庭,该校已被拆除的塑胶跑道有两项指标被检测出有问题,被采样的16间教室的室内空气中,甲醛全部高于参考限值。一些学生家长呼吁,西城区教委应公布其委托的检测机构所做的检测报告,并查清两份报告差距巨大的原因。官方公布的检测结果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的结果“打架”,问题是出在检测标准上,还是有人故意放水?官方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
其实,“毒跑道”问题并非近期才有,只不过近年爆发比较集中罢了。自从塑胶跑道出现和日渐盛行,与其有关的负面新闻就时有所闻。2003年,还曾经出现过针对塑胶跑道有毒无毒的争议,也有专家不断呼吁“尽快终止学校体育场地铺设塑胶跑道的做法”。只可惜,由于塑胶跑道自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和便利性,这个行业还是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不少学校都将其作为学校硬件设施升级改造的一项重要举措来进行,争先恐后建起了塑胶跑道。而跑道的安全性却常被有意无意忽略,导致一些不合格甚至有毒的跑道混入入校园。隐患不断累积,直至导致今天这种问题集中爆发的局面。
毒跑道问题的爆发往往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不是学生集中出现了各种症状,“毒跑道”的问题是否还将继续潜伏,无法及时被家长和公众察觉?如果不是那么多学生、那么多地方的不同学校都发生了同样的问题,会不会依然被当成“个别现象”,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出事的“毒跑道”由于“毒性猛烈”、直接让孩子出现了明显症状,进而得以暴露。还有没有其他一些塑胶跑道,虽然毒性没有那么强,但同样也存在毒性,正在悄无声息地毒害孩子、令其“慢性中毒”?我相信,上述担忧或并非多余。
有形的毒源不难查出,而无形的“毒源”则隐藏较深,需要引起我们更大的重视。首先,是监管的缺位。塑胶跑道的监管,至少涉及到教育、质监、环保、体育等众多部门。如果上述部门有一个能够主动进行监管,或许就能堵住漏洞,避免“毒跑道”继续害人。只可惜,“九龙治水事难成”,那么多监管部门都没能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对河北保定沧州等地违规生产塑胶跑道原料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看到触目惊心的一幕:在城乡结合部的一间间私人作坊里,黑心老板们利用废弃的工业橡胶原料,违法制作塑胶跑道的塑胶颗粒,他们明明知道这些废弃橡胶垃圾里含有重金属、含有有毒化学物质,明明知道这些 有毒原料会铺设在学校的校园里,但是为了区区的经济利益,全然不顾孩子们的安危,违规违法的进行大肆生产。这些制作极其粗劣,明显存在污染的塑胶跑道,为什么会一路绿灯的铺设在了各个学校的操场上呢?从设计到施工,从原料监测到工程验收,诸多个环节为何就没有人发现这个极为明显的错误呢?
其次,是检测标准的缺失。记者在某小学采访时,学校负责人表示,校方寻找当地多个部门,也无法得到塑胶跑道是否有毒的检测报告。他表示:“联系下来,疾控中心就来了,他说我们只能检测室内的。室外我们就联系了区环保局、无锡市环保局,他们没有监测室外的部门,室外没办法检测到的。”标准缺失,导致“毒跑道”游离于管控之外野蛮生长,相关企业也无所顾忌、肆无忌惮。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市场的无序竞争让塑胶跑道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低价中标、层层转包,这些工程领域常见的弊端,在塑胶跑道的招标建设中无疑也是存在的。为了降低成本、追逐更高的经济利益,使用劣质材料、偷工减料就成了某些无良企业的不二法门。北京白云路小学一位不愿具名的学生家长指出,事情发展到现在,西城区教委应该公开招标、标书制作、开标、评标等过程的原始材料,并由审计部门查询资金使用情况。“白云路小学也就是2000平方米的操场,招标价格是284万,这样算下来差不多1500块钱一平米,这个价格是非常高的。用这么高的价格做出这样的项目,大家对经费的使用情况是非常质疑的。”上述家长表示。不知相关部门能否回应家长关切,对此进行彻查?
已经出了这么多问题了,对各地、各个学校的塑胶跑道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大排查刻不容缓。没有发现问题的,可以谨慎留用;发现问题的,不管毒性大小,都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无法彻底消除毒性的,就必须坚决予以拆除,不能任其继续挥发毒性、戕害学生的健康。除了“治标”之外,还要有“治本”之策:
其一,制订严格标准。建议相关部门及时组织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研讨,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早拿出更严格、能够确保安全的塑胶跑道标准,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个标准,既要涵盖塑胶跑道的各项指标和要求,也要有检测的方式方法和具体标准。有了明确细化的标准,监管起来就有了科学的依据。
其二,明确监管责任。从塑胶跑道的招投标到建设施工,从产品工艺到生产检测,所有的环节和流程都必须置于严密的监管之下,不能有任何轻忽,更不能人为“放水”。比如有毒塑化剂,在国外儿童产品里是禁用的,为何在我们这里,却可以堂而皇之成为塑胶跑道的原料?谁该为此负责?
其三,加大处罚力度。发现“毒跑道”,不仅要及时拆除,还要倒查责任;不仅要追究学校的责任,对负有监管之责的相关部门,也必须予以深究,并且追究到人。特别是如果其中存在利益勾兑等违法违纪行为,更须将涉及到的“硕鼠”全部揪出来绳之以法,不让一人漏网。
同时,还应举一反三,查查校园里除了“毒跑道”,是否还存在诸如“毒桌椅”、“毒校服”等其他安全隐患。安全大于天,更何况事关孩子,必须千方百计确保万无一失。但愿今后我们不再听到“不是跑道毒,而是小孩火气大”这种不负责任的荒唐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