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故宫天价面条商品和服务乔志峰文化 |
分类: 时评 |
北京故宫的“天价面”有多少“文化”?
乔志峰
6日,位于北京故宫神武门向东200米处的东长房游客服务区正式成立,除餐厅将于8月8日开业外,购物区均已迎客。故宫今后还将开通网上购物渠道。据悉,餐厅一碗面条定价为30元,故宫方面表示,这是综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而制定。(8月7日《京华时报》)
北京故宫终于有了游客服务区。今后,游客们在游览故宫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休息、购物等服务,甚至还可以亲口品尝地道的老北京餐饮的美味,这当然是好事。不过,该服务区标出的价格之高却令人咋舌——且不说定价可能在十几万以上的云锦寝具和2万多元的紫砂壶,其餐厅一碗面条的定价就是30元!
一碗面条30元,比普通餐馆贵了几倍,价格直追某些机场的“天价面”。同样的面,为什么到了故宫就卖得比别的地方贵?故宫方面表示,这是综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而制定。我们终于恍然大悟:以成本而言,“故宫面”是值不了30块的,它贵就贵在“文化”上了。
然而,30块一碗的“故宫面”里到底有什么“文化”、有多少“文化”,谁又说得清呢?“文化”这东西,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或许,这个所谓的“文化”指的是面的制作工艺?可是,别的地方用相同的工艺制作的面为啥就没有这么贵呢?或许,这个所谓的“文化”指的就是一种“感觉”——坐在故宫里吃面,心情跟别的地方有所不同。如果是这样,我自己带包方便面去故宫里吃,不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吗?
这年头文化是个“香饽饽”,很多人言必称文化,特别是一些商家更是将文化当成了他们自抬身价、赚取利润的噱头。商品有价文化无价,似乎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一加上“文化”俩字,立马就变得身价百倍、可以“漫天要价”了。在商言商,对商家而言,赚钱才是硬道理,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商品和服务越显得有“文化”越好、越吸引眼球越好。但是,类似的炒作多了,老百姓也学聪明了,他们才不愿意当冤大头买这些个“假文化”的账呢。
故宫游客服务区最基本的功能,应该是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价格公道的服务。如果像现在这样试图利用自己独特的地利优势来“贩卖文化”、牟取暴利,窃以为实不足取。这不仅有违建立服务区的初衷,还可能会引起游客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商品和服务要想真正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仅靠一个“文化”的噱头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质量和服务说话。否则,靠炒作带来的轰动效应转瞬即逝,对商家的长远发展并没有多大好处。不管你把“文化”吹得多么的天花乱坠,没人在你这里消费不还是白搭吗?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09/0807/03/5G37NBMK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