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该做的不仅是“一次性关爱”

(2011-12-17 16:18:0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政府该做的不仅是“一次性关爱”

周明华/文

郑州市150吨蔬菜免费发放的消息一发出,从15日凌晨4时许起,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便开始聚集在郑州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门前。当天上午10时许,队伍已绵延一公里,场面壮观。据工作人员估计,全天约有2万到3万人前来领免费菜。有市民表示,为了领取免费菜已经排了至少5个小时的队,有的市民坐了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这里领免费菜。(12月17日《新京报》)

   

的确,诚如工作人员所称,如此免费向市民发菜的行动,是政府想为缓解“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出一份力。但有关部门这样做仍未抓住问题之本。首先,政府花这笔钱,显得有些随意。据工作人员称,这次所发放的萝卜白菜均按目前市场价采购,平均每公斤约0.3元,加上雇工、运费等,预计共花费10多万元。不管钱多钱少,花销这笔公共税金,得有理有据,有财政预算,有代表纳税人意见的当地人大的审议通过。而今看来,这样做更像是领导心里一热、突发奇想的“拍脑袋工程”。

 

另外,即便通过了人大审议的财政预算,如此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发菜行动,仍属权益之计。今天发了,明天或许就难以为继。不可能有“月月发、天天拿”的好事。况且,这样免费发菜,也是对市民正常生活的一种打搅。在封天雪地里,离得近的,或许能去排队领菜;离得远的,去领一份免费胡萝卜,挨冷受冻不说,还可能不够车马费。所以,这种“免费发菜”乍一看很体贴,实则有失公平。离发菜地较远的市民,心中就有一种失衡感。

 

政府该做的不仅是这种“一次性关爱”,而是要建立一种长效地、良性地保障菜价不低贱而伤菜民,也不因菜价在“最后一公里”突然拉高来伤害市民。不久前有媒体报道,说的是北京为缓解菜贱伤农问题,从4月25日起至5月15日止,对大白菜、圆白菜、芹菜这三个品种免收进场费,此举可降低25%的成本。之前,媒体在查找“菜篮子”到市民终端菜价过高的原因时,还发现:在生产、运输、批发、零售等诸多环节中,末端成本更大,占去了一大块。在流通领域里,看守者只从算盘上拨下一颗“进场费”的珠子,就堕降四分之一的成本,可见这方面管理者大有可为。

   

管理者之所以不动真格去过问菜贩狂拉菜价的问题,恐非不知自己有管理物价、质量、安全方面的职责,而是他们心知肚明,羊毛出在羊身上,要月月稳收不菲的进场费、管理费等,只有放任菜贩们联手直拉菜价。以北京为例,摊位租赁和管理费近10年涨了10多倍,有些地方还强令摊主高价购买本市场“特许”的塑料袋,这些成本均计入菜价,高高地占到蔬菜零售价的近一半;另外,几乎所有的菜贩除了进场费一类正规的勉强能上得了台面上的费用之外,还有菜贩给少数个人的好处费。

    

于此,我们需要尽快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摊位租金,取消市场管理不合理收费,最终把“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大幅拉降下来。政府部门在这方面应表现得更为积极一些,这样做也是一种“利益让渡”。当然要“割肉”是有点痛,但却是解决“菜贱伤农、菜贵伤市”的拿手好招。所以,我建议郑州政府门不妨改一改关心百姓菜篮子工程的工作方式,不妨从减少“菜过拔叶”盘剥费入手,相信效果会不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