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卒读“妈妈,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

标签:
杂谈 |
(据他父亲之前发的微博称,小伊伊是第一次出远门,兴奋得很)
周明华/文
25日晨,护士抱着小炜伊,半睡中,她误以为护士是妈妈,“妈妈,你去哪里了?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现场几乎所有人都哭了。2岁半的女童项炜伊是此次温州动车事故中,在有关方面宣布停止搜救之后,温州特警队长邵曳戎坚持原地清量,才被成功救出的。她在接受了小腿切开减压手术后,温州的医院方表示,孩子有望保住左腿,无需截肢。(7月26日《新京报》)
小炜伊如今已进入被心理安抚的程序,大家还没有告诉她年轻的父母已经与她永别而去了。将护士阿姨当成自己的妈妈,小炜伊的这一声啼哭让人不忍卒读。但无论她的哭声如何让人心碎,再也唤不回其父母的温暖眼神和怀抱;无论她年轻的父亲在事故前所发的那条女儿照片的微博,发散出的那缕温情如何动人,小炜伊再也回不到父亲臂弯里眨巴着神奇的眼睛,看他发微博了……此时,我无意过分表达悲戚,我只想默默为小炜伊祈福,愿她幼小心壁上别留下悲伤投影,愿她幸福长大。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称,小炜伊的成功获救,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这不难理解,因为对他们来说,早就习惯性了为管理差错找客观原因。事实远非这么简单。首先,报道称,中国动车司机培训时间明显短于他国,存在“速成”现象。上岗的动车司机还存在疲劳驾驶的情况,曾多次反映无效;《CRH3型动车组技术资料》是一本670多页的德文“大砖头”。培训第五天,李东晓等10名司机把德文资料“啃透”了,此后,他们只用10天完成培训并成为动车司机教练。这10名司机像神人,近700页德文,仅5天时间就能“啃透”。我只知道当年我花10天时间也没看完800页的中文武侠小说。
当我们总是一次次将安全事故归罪了“天公”与“雷母”没长眼时,当我们总认为一些让无辜生命转瞬间消逝的事故认为是不可避免时,才会有将“回还生命”认为是“上天有眼”,是“奇迹发生”的认识。实际上,京沪高铁刚开通还只有20多天,并集中在上周的五天时间来频发6次故障,就在25日,供电设备再出故障,20多趟列车晚点3小时。要说“天公”没长眼,我不相信,“天公”都戳了你6次麻痹的安全神经了,你仍抱着“技术先进、仍有信心”的固化思维不丢,不尽快查找安全隐患,防止用公民生命去完成高铁刚开通的“磨合期”。所以,“奇迹”是为了脱责,“失察”才是事故发生之源。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敬重生命,是因为生命不可逆转。护爱生命是人类最天然、最伟大的情怀,高铁大发展必须首先保障公民生命安全。作为铁路主管部门,不妨从记住小炜伊悲情唤妈的这组镜头开始,将高铁的过快脚步先放慢下来,将保障乘客人身安全始终置于首位;未补缺的安全细节,应尽快补上,未升级的安全管理软硬措施,全速更新,断不能预设一丝不安全隐患的漏洞。换句话说,如果这样的补缺工作尚需时间来磨合,那么,我们至少应让动车上的旅客从车上全部下来,让空车去“耐心磨合”才是对公民生命负责任的态度。这样才能最终让公民对动车充满信心,放心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