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随机抽签次次“被选中”,七年里一共参加过19次听证会,这两天网络上爆出成都有4名“价格听证专业户”,分别是胡丽天(63岁,成都量具集团退休职工)、廖冰虹(自由职业者)、张见远、唐厚义。其中,胡丽天名列4人之首。其中一名老妇竟然19次参加过各类听证会,网友直呼“被代表”,更有人称其为成都听证会的“最牛群众演员”。( 7月17日《北京晨报》)
近段时间,扯人眼球的新闻不少,诸如“郭美美风波”“大桥挨着垮事件”“赛家鑫案”等,让人目不暇接。而成都的这4名被眼尖的网友终于认出来是“听证专业户”时,虽然是大家的预期,但被网友有板有眼的挑明着讽刺,还是头一遭。颇似几只被拔光了毛的小鸡,晒于民众眼下,可谓丑态毕现。加之4名“专业户”还自鸣得意,不以为丑,反以为荣的高调回应刺激,使得这一“听证秀”新闻很快从众多新闻中杀出一条血路,一举拿下网友跟帖的最高纪录。
究竟这几名“听证专业户”是如何撩拨网友神经的?说得不极端,不特别高调的不说,单拿那名已参加了19次听证会的老年妇女来说,就抛出了一句没有哲理意味却能刺伤民意的名言:“人活着就是占用、消耗资源,所以政府收任何费都有理。”帮公共机构和垄断资源国企说话,本来没啥不对,但如此倔强地公开表示愿当吹鼓手,我们真还鲜见。在不少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购不起房、不起肉的民生现实下,如此单向性地帮政府排扰解难,实在让人费解。
当前,听证会成“涨价会”,听证代表“被选中”已非新闻。诸如像哈尔滨的水价上涨听证会上,有唯一的反对涨价的代表,但人家压根儿不给他发言的机会。于是他向听证会主持人的脚下扔过去一只矿泉水瓶,以示抗议;还有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召开居民生活用水及直饮水价格听证会,竟极为鲜见地被代表否决等个案,这些参会代表往往还是源于“漏检”。大多数代表还是如成都这名老年妇女这样,是久经沙场的政府信赖的好听证代表,他们的频频出现,使得每逢“听证必涨”的规律难以打破。
实际上,这类伤民心窝的听证会,已多次击中当前听证制度的软肋。尽管《行政许可法》规定,有涉公共民生政策的许可均应听证,但对谁有听证权,怎么告知听证权,代表的构成,申请人申请听证的程序是啥,均未界定。这样,各地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完全有理由轻松驾驭如何听证、代表认定等环节;另外该法第46条规定,“……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显然,决定是否听证,颇似是行政机关在管理自家菜地一样随意,民众只有“被听”的份。
加之垄断行业和一些既得利益部门可能在听证中利益受损,便会在产生与确定听证代表的法律程序上“做手脚”。于此,才有人公开在听证会上表演“闭目听证”,才有机关干部、企业老总、“价格听证专业户”等伪草根以“听托”的身份跨进会场。是该有尽快纠编机制来杜绝此类“伪民意”现象的再度发生了。因为民意被长年戏弄,总有一天会被“玩”出火的,到那时,估计灭火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