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明话频道
明话频道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895
  • 关注人气:6,7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头文件恐难以卸下“公车乱配”之轮

(2011-03-09 12:50: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7日称,近期中办与国办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该文件已下发,但尚未公布。李宏称,省部级官员配车,使用年限从5年一换变为8年一换,8年后车若还能用,将继续使用,若升调也不能换车,“车随人走”;对省部级以下的公车不能固定到人;厅局级以下干部不配专车,但现在很多县乡干部配专车,“那是违规”。(3月8日《新京报》)

 

国人之所以对车改持续期待,是因为公车超配与公车私用时下已愈来愈严重。别说厅局、县处、科乡干部乱配公务专车,笔者就在一城乡结合部,曾多次亲眼目睹过不少村官开着与一幢豪楼价值相当的公车招摇过市。可以说,违规超配、私用者众,响应两办之前所规定省部级干部以下不配专车应坐公交上班者少。不久前,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开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尚不含医院、学校、国企等配车),每年公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这看起来已经够让人震惊了,但考虑到当前公车私用成风,一些上了一定级别的官员的七大姑八大姨的私人动车及“一家有公车、全家喝‘公油’”,使得公车车轮消耗掉大量的公共税款。有人说,这笔开支与我国国防经费相当。之前有报道称,我国民生投入占财政预算的三分之二,这一度引发网友的腹诽,发帖说:“‘民生’成了一个筐,估计公车消费也能往里装”。网友的这番话虽然难听,却客观上反映了公众对三公消费中的公车浪费早就深恶痛绝。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尽快卸下公车乱配与乱用之轮的制度措施却长期滞后。

 

纵观最近频频曝光的公车超配与公车私用的几起案例,涉事官员几乎都采取拖延战术,“任尔纷纷诟病,我自岿然不动”,在耗掉公众揭丑热情,或者说新的“更丑”案例登场之时,他们往往可以无事无责地“华丽转身”。舆情实在汹汹,无法再玩“鸵鸟术”时,一些官员便以一句简单得无从研判与深究的“工作需要”示人。之所以如此,原因虽较多,但根源还是近年来特权、享受等末落思潮的再次抬头,反映到一些官员的大脑中,他们对豪车的超配动机愈发强烈;加之超配者众,治得了一人,却治不了一群官员。

 

所以,要靠一纸红头文件来刹住公车超配、公车私用之风,谈何容易。若红头文件能管得住公车腐败,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就不会出现二百多万辆浩浩荡荡的“公车大军”了。要治理公车腐败,必须要用法律之手将特权思维装进笼子,并将监督公车私奔的监督权大胆而全部交给公众,让人民有权制约官员的公车乱配与公车私用。时下,一边是公车超配,私用成风,公众几乎是见了公车过街,就指着冒着一缕青烟的车屁股痛骂,一边却是各地小打小闹、难触根本的公车改革。所以,当前惟有革除特权思维方能卸下公车腐败之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