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领的“对己抠门运动”是无声的抗议

(2010-11-08 18:38: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7日这天,我读到两则物价上涨的新闻,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般不是滋味。其一,《中国经营报》称,面对31种价格监测商品中近80%价格上涨的现状,国家发改委一官员向媒体表示,包括发改委在内,多部委正在联合制定相关的价格控涨措施;其二,《钱江晚报》说,为了摆脱成为“菜奴”的命运,不少白领网友在抱怨之余已开始利用互联网发动“信息革命”,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省钱大战”。

 

在公民掀起的这种“省钱大战”面前,监管者是该坐不住了。但发改委如何联合其他部委制定控涨措施,报道中未予明示,我们不得而知。这群白领网友,与之前媒体所报道过的被高物价逼着去香港打酱油的深圳人一样,之所以动员更多网友参加轰轰烈烈的“抠门运动”,的确是在之前采取种种自救措施抵御“被菜奴”宣告失败后的无奈之举。他们喊出的口号是,“从今天起,做一个对自己抠门的人。出门只坐公交,去近的地方就骑车或步行。不煲电话粥,尽量短信飞信说事。出外就餐少点菜,决不主动张罗出去吃饭。不去超市,买菜骑车去市场。”

 

与百姓用自己的脚投票,用无声的行动来抗议公共监管者失职与失责的同时,不少专家却在近段时间频频高调站出来为虚高物价涂脂抹粉。先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颇有把握地一口否定了我国存在通胀,他称,中国当前也应将经济增长放在首位,同时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接着,在“王忍受”(网友赠名)之后几天,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福垣公开表示,“我国无通胀,拉动内需物价就要上涨……物价不涨不行,咱们就算涨40年也赶不上美国物价”。

 

百姓与专家感受的两相对照,我们清晰地看到其间巨大的一条话语鸿沟。专家说得口沫横飞,拍着胸脯让国人尽管放心,粮、油、肉、菜等再涨也没啥,这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咬咬牙就过去了。果真如此吗?非也,当前不争的现实是,民生成本高企,已经严重压制着大多数公民的基本民生消费。若工资跟着物价一块儿涨倒也作罢,偏偏是除吃财政饭和少数垄断国企之外,大多数中小企业职工,工资袋已经数年未有变饱满一些的迹象。11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全国总工会进行的一项职工收入调查结果显示,有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

 

大多数百姓之所以对涨价这般腹诽,完全是当前的物价上涨已让他们有了切身的痛感,这种疼痛还在加剧。出门谁都不想等车,谁得想手扬车停,但他们却不得不去挤公交;连打电话都怕费用难以堪负,匆匆挂断以“飞信短信”替代之。所以,我不认为百姓发起的“抠门运动”是心甘情愿的想过“低碳生活”,这是一种被高物价所逼后的悲意选择。而要命的是,当物价持续上涨时,一些精英人士却极力抛出“续涨”的理由。这未免让担心,今天百姓被逼对自己抠门,明天他们就会对别人抠门,拿江西万载“县令”陈晓平的话来说,“到那时看你们还吃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